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

十二年國教 黃榮村:實施比九年一貫嚴苛

孫永桔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5月5日 下午3:45.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今天(5)參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黃榮村表示,目前規劃的十二年國教,比較像入學方式的調整,而非改革國民教育,但他仍給予,認為有開始才有改進的機會。
 
十二年國教預計在103學年度正式上路,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認為推動十二年國教,能讓升學壓力減輕,升學考試轉型,促使國中教學回歸基本面,和小學階段的多元發展、創意發揮順利銜接;同時能讓學生有自主的知性和生涯探索、批判式教學提前在高中落實。另外,過去臺灣的中學教育是高中、高職提前分流,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可能達到「延後分流」的效果,根據跨國研究比較發現,提前分流的國家在閱讀和數學成績方面不均度都高於延後分流國家,而且提前分流將使家庭的社經背景提早介入。
 
不過黃榮村也意有所指表示,在臺灣推動十二年國教有許多限制,不能傷害別人溫暖的感情,像是明星高中、技職教育如何納入,都必須考量在內。
 
黃榮村提醒,當年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時,社會上出現「國力下降」、「英數成績的城鄉差距拉大」等疑慮,雖然最後沒有發生,但十二年國教勢必仍將面對類似問題,甚至又多了公私立學校、高中職、明星高中等變項差異,因此實行困境會比九年一貫更加嚴苛。
 


十二年國教 楊朝祥:特招比率應提高

孫永桔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5月5日 下午3:42.

十二年國教預計在103學年度正式上路,特色招生比率為25%並且逐年減少。前教育部長楊朝祥認為,如果十二年國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適性發展」,就應該提高特色入學的招生比率,但特色招生不等同於考試或支持明星高中存在。
 
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參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會中表示,如果從人才培育的觀點來說,十二年國教有其重要性,但若付與十二年國教太多特定功能,恐怕將模糊政策目的。他舉例,有人希望十二年國教實施後,能紓解升學壓力或平衡城鄉差距,也有人希望十二年國教能消弭明星高中迷思,他則認為十二年國教如果希望孩子能適性發展,就應該提高特色入學比率,其次才是免試入學;同時他定義的特色招生不等於考試或明星高中,也有別於教育部的單一性而是多元領域特色。
 
楊朝祥表示,推動十二年國教出現明星高中爭議,代表社會仍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影響,因此如何建立「多元價值觀」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以麵包師傅吳寶春、高爾夫球后曾雅妮等人為例,強調讓孩子適性發展,未來依舊能有一片天。
 


賀陳弘:大學招生應專人負責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5日電)2012年5月5日 下午1:50.
清華大學教授賀陳弘今天說,國中生平均3年下來要寫2000張測驗卷,升學競爭太激烈,台灣教育淪為「升學工業」,建議調整大學招生方式,由專業人員來選取大學真正需要的人才。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辦「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邀請賀陳弘進行「微笑經濟微笑教育」專題演講。
 
賀陳弘表示,國中升高中競爭激烈,有10%國中生有霸凌經驗,某明星高中11年中有7人自殺,大學畢業生起薪停滯不前,這是目前的現狀,不當的升學競爭導致教育效益低落,教育淪為升學工業。
 
賀陳弘說,台灣目前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是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烈,教育專注於產品良率的產生,學校要升學率、使用齊一的教材和統一考試等。
 
賀陳弘說,以美國史丹佛大學為例,入學學生中有1/7是家庭三代沒上過大學的,但史丹佛的地位沒有因此被拉下去,美國哈佛大學每2年都保留1個名額給南太平洋的學生,刻意讓學生來源多元化。
 
賀陳弘表示,台灣各大學招生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教育部有教學卓越計畫,用傳統方式來找學生,一點都不卓越。
 
賀陳弘建議,大學選才應該由專業的人員來做,就像公司要好人才,有很好的人資部門一樣,才能選到適當大學要的人才。如果學生都來自明星高中,大學創新就無法產生。
 
談到十二年國教,賀陳弘說,應該不必要競爭,拿掉超額比序,給現場教師空間。1010505
 

十二年國教 曾志朗:須培養師生數位學習力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5日電)2012年5月5日 下午1:40.
十二年國教預計民國103年正式上路。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今天說,數位學習推動「有點慢」;希望在107年時,十二年國教培養學生應具備語文溝通、利用手機等科技產品學習的能力。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辦「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邀請曾志朗、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和黃榮村進行座談。
 
曾志朗說,十二年國教真的要讓學生畢業後有基本素養,機會在雲端裡。例如語文溝通的素養,要培養的高中生應該跟現在不一樣,花錢才值得,有了語文溝通能力,學生在很多場合拿著手機就可以做簡報,可能就是未來學生求職所需的能力。
 
至於是哪種語文?曾志朗認為,英文也許有這個可能性,但歐洲各國推的是本國語言加上英文。
 
曾志朗說,學生表演如1男1女相聲,發現都在背東西,教育應該要訓練學生自發性的講法,而不是都在背,講稿寫好沒關係,上去就是自然講出來。
 
曾志朗還說,基本素養還包括數學運用的素養,舉例來說,學生求職時,就要知道什麼叫做機率,很多事情不是絕對的,很多事情社會運轉是機率論,要有數學應用變化的基本知識。
 
曾志朗說,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社群網路、臉書facebook等概念都要有,學生要知道如何應用新科技學習,例如利用網路上的開放性課程,利用最多的是大陸學生,台灣上去的人很少,大陸學生要翻牆才能看到,台灣開放卻沒有人要去學習。10105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