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十二年國教~比『全面免學費』更重要的事
長庚大學 邱韻如
馬總統在民國100年元旦宣布「從今年起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從高職做起,預定民國103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
『十二年國教』主打免試入學及免學費。但大家從媒體所得知的訊息卻好像只有『升學』及『考試』兩件和『入學』有關的事。各種『免試入學』問題,幾乎都環繞在明星學校;考試指的是『會考』,關切怎麼考、分幾等分及英聽問題。
在此先拋開『免試入學』問題,來看『全面免學費』。在免學費之後,教育部會不會還是以『經費不夠』為理由而繼續忽視教學問題?還是以為便宜行事的『全面免學費』就能提升教學品質?
長久以來,考試引導教學。不考試之後的教學,該是怎樣的面貌?高中職入學不採計國中成績之後,國中教學會有什麼改變?這問題很大也很重要,但今天在此無法談。
除了師資、教材、教法之外,還有『教學環境』問題值得關切。
教學環境問題很多,在此僅舉出兩點:
1. 教室空間實在太小。請去看看各國中、高中職的教室,扣掉每位學生的課桌椅,還剩下多少空間?以建中為例,每班四十幾位學生,每天待在這樣擁擠的環境中,連轉身的空間幾乎都沒有,身心狀況會愉悅嗎?學習效果會好嗎?
2. 實驗室的設備不足,專任技術人員不足。以建中為例,全校93班只有一位專任技士,負責化學實驗室,其它實驗室則由幹事(從各處室輪調過來,非具實驗專業)負責。全校有三間化學實驗室(每個年級31班共用一間),每班每學期排2~3次實驗課。高一化學實驗室只有8張桌子,平均6人一組,高二和高三實驗室則有12張桌子,平均4人一組。
建中如此,其它學校呢?
為了達成『全面免學費』,教育部在100~102三個年度,預估投入400億,103年度要投入178億,這些學費,均佔了十二年國教每年總經費約一半的比例。而『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則僅佔5~7%。
降低班級人數是改善教學環境最直接也最簡單的方式,雖然靠『少子化』可以逐漸達成,但實在是緩不濟急。除降低班級人數外,還可投注經費將現有教室合併以增大空間,並且增加實驗室的空間及相關教師及技士人數。更進一步,還可以將教室和實驗室合一,讓教學能如魚得水。
個人認為『免學費政策』推行到私立高中職學費公立化之後,應適可而止,將剩餘的經費積極用來改善教學環境及提升教學品質。教學環境全面提升之後,再來談『全面免學費』。
備註1:台北市各高中,每校配置一位技士及一位技佐,以建中為例,技士是化學專業,技佐是資訊專業。國立師大附中則無技士或技佐,實驗室管理人為幹事。
備註2: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核定本(100年9月20日)』中預估103年高中職入學人數為公立425,532人,私立455,061人。高中職免學費方案預估178.21億,佔當年度所有經費的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