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嚴長壽談教育:我們更需螺絲釘

嚴長壽談教育:我們更需螺絲釘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2010/10/18  

 亞都麗緻集團前總裁嚴長壽昨天演講指出,現在台灣教育的最大問題是盲目設立大學、浪費資源,政策方向錯誤,連教育部長也無解。他希望老師能告訴學生,讀書升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在台灣現今教育品質不佳的環境。
 
嚴長壽昨天受邀在「醫學人文教育研討會」以「你可以不一樣」為題演講。他指出,過去台灣有70%的技職學校,但現在卻只有7%,因為全都變身科技大學,而科大裡又只有8%的業師,92%都來自學術界,學生進去都在學理論,畢業連當黑手能力都沒有,這是學校訓練不扎實的結果,「科大為什麼要有這麼多博、碩士生?」像華航要高薪聘飛機維修員,卻都找不到人。
 
嚴長壽說,他曾去見教育部長,但和部長談到一半,就覺得「I'm wasting my time(我在浪費時間)」,因為很多問題連部長也沒有辦法解決,台灣走向一個茫然的教育政策。他質疑,社會人口結構應呈金字塔型,但我們的教育政策卻是往倒金字塔的錯誤方向發展,不明白為什麼要把大家都留在學校?
 
他批評,台灣歷任教育部長,就像在玩常見的電視節目遊戲,坐在持續充氣的大氣球下回答問題,氣球愈吹愈大,大家只想趕快答完問題後快逃,然後換下一個人上來,只希望氣球不在自己頭上爆掉,「但就是沒有人想辦法讓氣球不再繼續膨脹。」
 
嚴長壽指出,很多學生貸款借錢去讀科大,對學校懷抱希望,結果學校教的是沒有就業能力的知識,學生未來還得背上貸款債務,一般人畢業是從零開始,這些學生則從「負數」開始。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樑,我們更需要螺絲釘。」他認為,台灣社會需要不同結構與領域的人才,這樣才能讓每個人的能力獲得發揮,「培養有能力的人,比培養空泛的學歷重要。」
 


 嚴長壽:技職學術化出路很有限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0/9/7

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昨天指出,台灣還在用考卷決定一個人的未來,連技職教育都走向學術化,浪費太多資源培養出路很有限的碩博士生,培養不出工藝達人,如何期待年輕人在世上找到地位?
 
 嚴長壽以「大學生正向發展的必要條件」為題,在全國大專校院諮商輔導主任會議上演講,他批評現在科大也走學術化路線,逼著年輕人貸款讀學位,讀到30幾歲畢業,可能找不到工作或只找到平凡的工作;他沈痛呼籲:「請別再浪費教育資源,給年輕人扎實的求生能力。」 

而近幾年高職很得意收到可以考上建中、師大附中的學生,嚴長壽對此相當憂心。他批評,台灣的技職教育是把不會讀書、想早點學一技之長的年輕人的機會都抹殺了;科大的評鑑還是用一般學術評鑑,只是比多少博士學位和論文發表篇數,結果是逼著技術師資又被迫去修博士學位。 

他指出,台灣不能再只培養工匠、技師,這都不足以承擔未來,要培養出工藝達人,才能找到台灣的競爭力。他表示,台灣教育界不願面對的真相是: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未來可能有60所學校要關閉,但教育仍存在「本土化近親繁殖的現象,令人挫折!」 

針對嚴長壽的批評,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表示,「嚴總裁的指教,有部分的道理。」但他也強調,技職教育要適應未來發展,還是要有學理基礎。林聰明說,現在跟以前不一樣,技職培養出來的人,不完全等於黑手,因為科技變化十分迅
速,技職教育也要有學理基礎,否則技術不容易創新與扎根。 

對於嚴長壽批評技職教育體系有實務經驗的教師太少,林聰明表示,教育部規定技術學院及科大的業界師資比率要占1/6到1/5,且技職教師的升等,也可以用創新、發明或作品來申請升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