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台灣學生太乖 學運弱化了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2010/10/14
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昨天參加「網路、社會行動介入與社會變革」座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大陸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昨天在一場座談中指出,台灣的學生運動近年弱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學生太乖了」,已習慣不去挑戰;他鼓勵學生對各種社會議題積極表示意見,因為知識份子的墮落不利於社會進步。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2010/10/14
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昨天參加「網路、社會行動介入與社會變革」座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大陸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昨天在一場座談中指出,台灣的學生運動近年弱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學生太乖了」,已習慣不去挑戰;他鼓勵學生對各種社會議題積極表示意見,因為知識份子的墮落不利於社會進步。
台北藝術大學昨天舉行「網路、社會行動介入與社會變革」座談,由王丹及長年關注台灣社會運動的中研院副研究員丘延亮,與學生分享自身經驗與社運觀點。
王丹指出,社會運動要內化為社會的一部份,民主才能更加鞏固,但台灣的公民社會近年呈現萎縮狀態,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在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後幾成絕響,他在台灣執教兩年,發現台灣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太乖了」,已習慣不去挑戰。
王丹說,社會議題有很多可以討論,如人權問題、弱勢團體和同志議題等,但台灣民眾在這些議題上的關注及動員明顯不足,社會運動仍有很大的空間,學生其實可以多選擇議題參與。
王丹認為,現在中國大陸所產生的問題,最應批判的就是犬儒主義,尤其是知識份子更應自我批評。他說,現在中國人民的自由,實際上只有「選衣服牌子的自由」,當局以商業開放的方式統治,就把人民在政治上的不自由消解了,以利益讓人的理想性弱化,知識份子的墮落對社會而言尤其危險。
六○年代因與作家陳映真共組讀書會而坐過三年政治牢的丘延亮則建議學生,要常自問「當歷史發生時,你在哪裡?」他說,政治中有不少瞞騙手法,學生應該面對「真實的生活」,不要自我蒙蔽。
-----------------------------------------------------------------------------------------------------------------------------------------
-----------------------------------------------------------------------------------------------------------------------------------------
8校學生會 聯手聚焦公共議題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2010/09/06
社會問題不斷,近年來學生運動卻愈來愈少,不少大學學生會長表示,現在學生對公共議題的關注不再,很多議題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學生會也經營困難,只能「跌跌撞撞」求生存,學生會往往變成在辦團購、演唱會。
昨天政治大學學生會首度「隆重」舉行學生會長交接典禮,由校長吳思華親自監交,並邀請交大、陽明、東吳、台北大學等8校學生會代表出席,簽署跨校學生會合作備忘錄,將共同舉辦公共論壇,號召各校學生關心社會議題。
政大學生會新會長林家興說,學生會目標是爭取學生權益,但他這一代的學生出生在解嚴後,對於民主自由的富裕生活常視為理所當然,很多人認為「開開心心地過沒什麼不好」,以致對公共議題興趣缺缺,這是各校普遍狀況,學生會要號召大家關注公共議題也愈來愈難,最後就變成在辦演唱會。
他說,政大前幾屆學生會長選舉,還曾因為投票人數無法突破總學生數15%的門檻,而發生學生會「倒會」的窘境,這屆投票人數能達到20%,在歷屆表現已經算是中上了。
交大學聯會長陳慕天則坦言,在校內推展公共議題是「吃力不討好」,因為往往做了,大家也沒感覺或很快就淡忘,交大學聯會目前主力都在辦活動和爭取「福利」,也曾「團購機車」來服務同學,這類活動辦完,大家馬上就感受到「學生會有在做事」。
輔大學聯會長陳筱惠認為,雖然學生會要推展理念,但還是要靠舉辦活動來推廣,學聯會仍以辦活動為主。
陽明大學學代會長呂高安說,該校學代會今年已邁入第17屆,學生會功能卻仍然「很弱」,每一屆都還是跌跌撞撞,願參與關心校園事務的人也很少,同學甚至「感受不到學生會的存在」,希望未來透過各校學生會合作,能讓更多同學關心公眾事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