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產出學術論文是大學教師的必要?

這種決定,對老師、對學生都不公平!

【聯合晚報/記者陳心怡、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10/01 

在得知郭立民不被政大續聘消息後,被他教過的學生多認為相當不合理,卻也不意外。政大學生會會長林家興表示,學生幾乎是一面倒支持郭立民,學生會考慮採取進一步動作表達學生的聲音。
 
有學生表示,幾年前曾有位僑生準備不足,遭到郭立民當掉,因此無法畢業,到學校央求老師放行,並對老師說:「我們租的房子已經退租,沒錢繼續留在台灣,希望老師能網開一面。」
 
當時郭立民只詢問學生:「你是否有認真準備考試?」學生坦承沒認真,郭立民還是將學生當掉,但私下委託別的學生拿了3萬元,要幫該名僑生度過難關。這就是郭立民貼心的一面,但也始終堅持教學品質,讓郭立民的課始終受到學生熱愛。
 
林家興也表示,不希望學校不續聘後,讓學生無法上到這麼好的課;有學生已經在網路上串連,要有進一步行動聲援老師。
 
政大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班的學生賴榮璉表示,學校以學術論文產出數量作為教師評鑑,是大學發展必然趨勢,不然爭取不到經費,「但這種決定,對老師、對學生都不公平!」
 
賴榮璉說,郭立民不僅課堂上認真講課,課外也常和學生打球、關心學生生活,研究室也隨時開放,這和很多大學老師關起門來只忙自己的事情很不一樣。
 
已經畢業的學生官子程形容郭立民是個「不合時宜」的蘇格拉底式老師,花很多時間和學生互動,強調身教重於言教,但這樣的「產出」,沒有辦法用學術論文數量衡量,心血也就被抹殺。「郭老師不是個案,他只是凸顯出整個教師評鑑的不合理」。
 
同樣是政大畢業的楊世明抨擊政大「很粗暴也很膚淺」,他回憶起郭立民曾感嘆,大學裡經師很多,但教導為人處世的人師很少,但現在連他自己都不想再當人師了,「因為當人師吃力不討好啊」。

看問題/如果孔子接受教師評鑑…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特稿】2010/10/01 

是什麼樣的制度,讓一個深受學生喜愛、教學特優的老師,必須接受「不續聘」的命運?大學評鑑制度重研究、輕教學,曾讓大學老師感嘆,如果讓孔子接受教師評鑑,恐怕也是不合格。這樣的憂慮,已經開始發酵擴大,教育部不能再漠視。
 
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這個教育價值觀,到了大學卻開始被挑戰,為了拚升等、拚大學評鑑成績,教授埋首做研究,會有很可觀的「加分」效果;但以教學為職志,全力投入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實質獲益的教授,不但沒有加分,甚至因為交不出研究成果,在大學校園裡得不到「尊嚴」。
 
大學法規定,大學老師有接受評鑑的義務與責任,對一個資深的、或已是某領域「權威」的大學老師來說,被評鑑可能不是一件被尊重的事,與其花一堆時間做一大堆評鑑的文書工作,寧可把時間花在學生身上。
 
政大副教授郭立民因為年資深,適用大學教師升等辦法的舊制,沒有升等的壓力,即使多年沒升等,也可以副教授做到退休,但他採取「非常」手段來凸顯評鑑制度的不合理,或許用心良苦,但大學老師不遵守大學法的規定,拒絕接受評鑑,這樣的「以身作則」,當學生也拒絕接受期中、期末考,或畢業考,他又要如何以對?
 
教育部長吳清基在教師節前夕,宣示要維護「師道尊嚴」,如今更該以行動展現,訂出一個情、理、法兼顧的教師評鑑制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