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砸牛頓 伏爾泰杜撰
自由時報〔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2009/5/20
牛頓到底有沒有被蘋果砸到而頓悟萬有引力?學界普遍懷疑故事真實性,更有一種說法,指出「蘋果樹的故事」其實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為了美化偶像牛頓而捏造出來。不過這絲毫不影響牛頓在科學界的偉大與重要,反而增添他的傳奇色彩。
偉大科學家 終生未娶
台大物理系教授高涌泉表示,關於牛頓有許多傳言,有人說他至死都還是「處子之身」,還強調這是替牛頓驗屍的醫師講的,現在不可考,也很難理解當初醫師是用什麼方式驗的;不過,至少牛頓一生未娶、不近女色。
高涌泉還指出,牛頓雖然享有非常高的名譽,但是晚年和萊布尼茲爭論到底是誰發明「微積分」,除了指責對方偷看他的研究外,甚至還用假名發表文章,攻擊對手,被視為不甚高明的手段。但是,就現在學界的看法,兩個人應該都是獨立研究,只是牛頓先找到。
高涌泉笑著表示,牛頓也和提出虎克定律的學者虎克,為了誰先發現「萬有引力」與「橢圓軌道」而爭論不已,甚至有傳言認為,虎克迄今沒有留下任何一張個人圖片,很可能就是當初擔任皇家學院院長的牛頓,為了報復而銷毀的。而以今日眼光來看,虎克雖然也有可能想出「萬有引力」與「橢圓軌道」,但是,牛頓數學能力比虎克好,因此可把想法實際計算證明出來。
--------------------------------------------------------------------------------
英國分贈日本 樹苗差點病死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特稿
因為掉下來的果實打到牛頓,從此這棵蘋果樹「母以子貴」,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蘋果樹,至今,這一棵蘋果樹的「子孫」仍然是世界的瑰寶。
一八二○年因為英國發生流行病,「牛頓蘋果樹」面臨枯萎,為了保護「牛頓蘋果樹」免於死亡,英國在蘋果樹枯萎之前以接木方式在牛頓家鄉、母校等地植樹。國立物理學研究所長沙查蘭德博士於一九六四年將牛頓蘋果樹苗送給日本學士院長柴田雄次。
柴田雄次將這棵蘋果樹種在後院,可是果樹後來得了「高接病」,因為樹的歷史價值不凡,經過植物學家無毒化搶救處理後,被移種到東京大學在東京小石川的植物園,一九八二年也分枝到秋田縣果樹研究所。目前日本的幾個地方都有「牛頓的蘋果樹」,很多是屬於「旁系」,不過也都受到特別的照顧。
據日本網頁的報導,「牛頓的蘋果樹」是屬於果實成熟後很快落果的品種,如果這棵蘋果樹是屬於不容易落果的品種,牛頓可能沒有辦法被觸動靈感,發現萬有引力呢!
--------------------------------------------------------------------------------
六年後 結酸果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武陵農場宜蘭分場技術員林調鑌說,依蘋果樹成長時間推算,六年後,分株的牛頓蘋果樹就可結果,遊客有機會吃到「牛頓蘋果的直系子孫」;目前看不出牛頓蘋果樹的品種,但英、美蘋果原本就偏酸,而且是老樹分株未經改良,恐怕不會太好吃。
林調鑌說,台灣引進或市面上看得到的蘋果約有上百品種,最常見的是富士、五爪、青龍等,這些也都是從日本引進種植;這幾株分株的牛頓蘋果樹,目前僅有幾片葉子,看不出品種。贈送蘋果樹給台灣的日本本莊東扶輪社也不知道品種,社長藤原元幸說,牛頓蘋果樹在日本所結的蘋果,「紅紅的、小小的」。
林調鑌說,蘋果種植六年就可結果,如果正常,六年後就可看到「牛頓蘋果」;不過,蘋果以後要供觀賞或可食用,武陵農場沒有確定計畫。
林調鑌認為,牛頓蘋果樹的品種並不是重點,而是它的意義及特殊性,台灣就這幾株,一定會引起遊客好奇,發展成觀光景點;選在武陵農場種植,是因為蘋果成長環境,一年要有三百小時以上低溫;除了武陵,梨山、福壽山也都很適合,蘋果樹四月開花,九月可採收。
--------------------------------------------------------------------------------
牛頓蘋果樹第四代 移入武陵農場
「打到牛頓蘋果樹」第四代分株,昨被移往台中縣武陵農場種植。
遊客見到牛頓蘋果樹,高興得拍照留念。
自由時報〔記者江志雄/武陵農場報導〕2007/5/21
「打到牛頓蘋果樹」第四代分株,昨被移往台中縣武陵農場種植。
遊客見到牛頓蘋果樹,高興得拍照留念。
自由時報〔記者江志雄/武陵農場報導〕2007/5/21
日本扶輪社捐贈的五棵「打到牛頓蘋果樹」第四代分株,昨天在警車開道護送下,移往台中縣武陵農場種植,再過五年便能結果,到時候遊客便可坐在樹下,體驗牛頓當年被蘋果砸中的滋味。
知名物理學家牛頓,被掉落的蘋果打到後發現地心引力,英國國立物理研究所把這棵蘋果樹列入保育,分株贈給科學研究有成的國家,西元一九六四年,日本東京大學輾轉獲贈分株,東大蘋果樹長大,再分植於秋田大學與本莊尾崎小學。
去年五月,日本本莊東區扶輪社把本莊尾崎小學的蘋果樹分株,送給宜蘭東區扶輪社,蘋果樹幼苗暫置於武陵農場宜蘭分場,接受一年的隔離檢疫,昨天檢疫期滿,牛頓蘋果樹移往海拔一千七百五十公尺的武陵農場種植。
牛頓蘋果樹分株的新家在武陵農場行政中心前方一百公尺處,旁邊還豎立中、英、日文的看板,說明牛頓蘋果樹的由來與典故,即日起開放遊客參觀。目前長到一百五十公分以上的蘋果樹,其中兩株已經開花,武陵農場宜蘭分場技術員林調鑌認為,初期的花穗恐會凋謝,必須在五年後才能順利結果。
果實不大味道酸溜溜
林調鑌說,保育的牛頓蘋果樹後代分株,未經嫁接雜交,這類原始品系的果實不大,且味道酸溜溜,甜度、口感可能遠不及市售蘋果,但深具教育及觀光價值,可望成為武陵農場的另一個賣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