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測腦波新利器 腦機BB叫…趕走瞌睡蟲
聯合新聞網 日期:2010/09/15 09:46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人們在生活、競賽中的「失常」可能源自疲勞或壓力。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昨天展示國際研究成果,利用人們在「愛睏」或壓力下的腦波變化,偵測瞌睡蟲,進而訓練專注力,提升人們在低體力、高壓力下的察覺、決策能力。
交大教務長林進燈指出,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ARL)投入新台幣八億,今年起資助我國交大、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密西根大學、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分校、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共五年,研究戰場上官兵在高度壓力下的腦部運作,以及如何在壓力和疲乏的環境下,增強決策能力。
交大腦中心分得新台幣八千萬經費,林進燈興奮表示,這是美國政府投資台灣單一學校、單一計畫的最高金額紀錄。
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認為,台灣在腦科學研究上的強大潛力讓美國政府投資,所以台灣政府也應該「沒有任何疑慮地」投資相關人才培育。
交大腦中心昨天首次展示他們開發的「MINDO多通道腦機」第三代。傳統腦電圖檢查要在頭上戴較重的傳輸線,固定電極時也可能弄得滿頭膠水;MINDO三代像眼鏡般戴在額頭上,相關資訊透過藍芽傳進電腦,如果使用者想睡覺,機器就會發出「B~B~」聲,趕快把他叫醒。
林進燈說,他們曾經和阿羅哈客運合作試用這套「瞌睡偵測系統」,目前還在改良外型,讓它戴起來更舒適。例如讓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患者在睡眠中佩戴,就能記錄長期照護、治療歷程。
交大腦中心還開發互動射箭遊戲,MINDO透過腦波偵測玩家的專注力,專注力高,射箭就準;還有兩人對戰模式,如果玩家在對手專心準備時,也跟著提高專注力,就可以干擾對手,形成兩人「鬥法」的有趣景象。
交大腦中心助理研究員呂紹瑋說,MINDO三代重量兩百克,成本約比腦電圖少一半;他們正在申請台灣、美國、中國專利和醫療器材驗證,月底將在「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展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