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變裝的基測 學生又成白老鼠
2011/09/20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國中會考,真真讓人又驚又氣,迎來的並非新人,只是變了妝容的基測。
兩次基測將走入歷史,換來的是一次國中會考,再加上一次小聯考,加總之後,仍是兩次不變。且會考的考科、題型,還與基測相近。換了名字、改了換考試時間、加考幾題非選題,這就是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了嗎?
照道理,國中會考與基測最大的不同,在於評量的等級。
基測每科為八十分,但扣除墊高的二十分,實則分為六十等級;作文分為六級,但已有不少學者建議,作為同分比序排名第一的作文,應細分為十二等級。
但未來的會考卻只有三等級,即精熟、基礎、再加強。其實,作為了解國中生是否確實學會三年的課綱基本能力指標,及是否補救教學的依據,三級已經足夠。然而弔詭的是,會考成績還將作為未來免試入學的依據,三等級必然捉襟見肘。
試想,過去基測的PR80至PR99(前百分之廿到前百分之一考生),都列「精熟」,確可減少頂尖學生過度激爭與壓力,因PR95與PR99都再無差異;但PR79(前百分之廿一)的學生,未來卻可能大刀一切,與PR20的學生同列「基礎」,失去免試入學時優先選校的優勢,這樣的安排,學生、家長豈能接受?不同的評量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教育部何時才分得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