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家長、教團籲 段考改診斷評量

家長、教團籲 段考改診斷評量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11/09/27 

12年國教上路,教育部計畫在國中推動「診斷型評量」。家長、教師團體雖支持診斷型評量的理念,但認為不宜再增加考試,應把國中的最後一次段考,改為「診斷型評量」,以免再增加孩子的考試壓力。
 
教育部委託台師大心測中心及台南大學進行診斷型評量的研發,包括學習有延續性的英文、數學、自然3科,未通過的學生,須強制在寒暑假進行補救教學。
 
但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如果每學期加考一次診斷型評量,國中3年加起來,就多出6次大型考試,學生的壓力肯定更大;考試次數實在不宜再增加,最好把最後一次段考改為診斷型評量。
 
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指出,以北市為例,少數每學期只考2次段考的國中正在「失守」,多改為一學期考3次段考,如還要增加一次診斷型評量,學生考試壓力恐怕不減反增;他也贊成把每學期的一次段考改用診斷型評量取代。
 
吳忠泰認為,診斷型評量若由各校出題,信度、效度恐不夠,最好由教育部委託專業測驗單位命題。
 
此外,包括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在內的52個團體,昨天啟動「正確推動12年國教參見同胞列車」,要巡迴各縣市2周,辦理16場座談會。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府院應每年編列200億,10年共編2千億,專用於12年國教,否則就會排擠其他教育預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