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基:國際化為高教改革核心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1/09/28
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指出,總統馬英九看到台灣教育的優勢,宣示將台灣打造成為東亞高等教育重鎮,是可行且正確的政策。他強調,國際化是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核心理念。
總統府上午舉行「100年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邀請吳清基就「擴大招收境外學生回顧與前瞻」提出專題報告。
今天是一年一度教師節,馬總統特別率領出席的官員向國旗、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也特別向孔子畫像行三鞠躬禮。
吳清基報告時指出,馬總統曾說過,台灣自然資源不多,天然災害不少,但是台灣能夠成為世界外匯存底第4名,靠的就是人力資源的開發,而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書面報告中,吳清基指出,兩岸政策友善和平發展,有助於擴大招收境外學生。
他說,擴大招收境外學生,所要強調的是,「國際化是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核心理念,國際學生流動成為高等教育全球化趨勢」。
他指出,每一年有1000萬個國際學生到世界各地去留學,馬總統看到了台灣教育的優勢,承諾要打造台灣成為東亞高教的重鎮,這是可行且正確的政策。
他指出,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2011年調查世界前500大學,台灣有10校進榜,台灣大學排名87名,「我們希望在5年500億的第二期,台大能夠擠進世界50名」。
吳清基強調,台灣的學術競爭力,確實有其條件。此外,在技職教育方面,台灣也非常好,與澳洲、德國、日本並列4個領先群的國家。
他指出,美國每一年從外國學生留學,賺取新台幣6000億的產值,英國賺取5000億,澳洲有3000億,台灣目前只有4.4萬人外國留學生,只有170幾億元產值,因此擴大招收境外學生確實有其潛力。
吳清基也說明台灣招收境外學生的SWOT分析。他指出,在優勢(Strength)方面,台灣學術研究素質高,高等教育具國際競爭優勢;在劣勢(Weakness)方面,境外學成後留台實習及工作限制較多;在機會(Opportunity)方面,全球社群華語文教育需求殷切;在威脅(Threat)方面,中國孔子學院與漢語水平考試在東南亞國家擴展,衝擊台灣推動華語教學與華語能力測驗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