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行行出狀元? 進不了校園!

行行出狀元? 進不了校園!
 
【聯合報╱邱英智/社會工作者(台中市)】 2010.08.27 03:15 am
 
 
廖國豪投案後,一句「台灣的教育害了我」引起熱烈的討論,當初教過他的師長們出來表示遺憾,並且以同班同學有人考上台中一中、考上醫學院等等,來對比「為什麼同樣一所學校畢業,別人的表現是這樣」。無意中的辯解,透露出當今教育體系的主流思維:「學業成績,是論斷學生最重要的指標」。
 
當學校老師所能列舉出最優秀的學生盡是課業領先群,又怎能給那些打死也念不好書的課業落後群激勵?「行行出狀元」在社會中獲得印證,卻進不了學校的大門。學生在體制內無法獲得肯定,那只好從幫派團體取得認同。
 
「尊重個體差異性、欣賞多元特質」不止是一句口號,更應落實在教育體制內,期盼哪天站上畢業講台領總統獎市長獎的,不再老是課業領先群,而是一個個在志工服務、運動技能、藝術音樂等各方面有卓越表現的同學,甚至公立高中的新生甄選標準不要只著重課業成績,而是有更寬廣的多元評選標準。
 
廖國豪犯錯自應承擔應背負的代價,但家長與老師「唯有讀書高」的心態一日不改,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廖國豪出現在你我眼前。
 
【2010/08/27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