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老師不要沮喪 孩子需要你

老師不要沮喪 孩子需要你
 
【聯合報╱李凡/國中校長】 2010.08.27 03:15 am
 
 
多令人傷痛呀!廖國豪在投案後,竟說是台灣的教育害了他。
 
來自隔代教養家庭,而且在祖母經營有女陪侍飲食店的影響下,其身心發展或多或少有其缺陷,他沒怪父母離異沒盡到教養之責,卻將偏差行為歸罪於教育,對於曾經教過他的中小學老師們,真是情何以堪!
 
今年我服務學校的畢業典禮上,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且考上台中一中科學班的孩子,在代表畢業生致詞時,說到他的阿婆(客家話奶奶)帶著他進到學校就讀,三年來老師如何指導他的情形,他說到:「人家說『落土三分命』,但學弟妹們,我要告訴你們:不要相信這句話,不要向命運低頭,只要努力奮鬥仍然可以成功勝利,我就是一個證明,我就是一個證明」,當他說完時,許多老師及家長的眼眶中溢著淚水。
 
這個孩子,從小由阿婆一手帶大,或許是環境影響,對世界是充滿不信任及懷疑的,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深恐讓他感受到不公平,因此說話及作為都小心翼翼。即使如此,他仍常讓老師氣得跳腳,但他的導師還是每晚陪讀,他終考出好成績。
 
八月我帶他到中央研究院與長期贊助的教授們見面,這個孩子後來寫信告訴我,他發現有好多人都是好人,並說將來也要學他們服務社會。
 
最近我奉調至他校,上班後十天,一名孩子好奇的跑來看『新校長』,他毫不畏生的與我聊,我誇他有禮貌一副聰明像,他卻說:「校長,你看錯了,我被記七支大過了」。
 
我告訴他我不會看錯人,勉勵他努力銷過之餘,還與他約定,他若銷過後且考上心中的第一志願,要請他吃牛排,他說:「真的嗎?真的嗎?」我確認的記下來,他滿意的說:「好!我一定要吃到牛排」。
 
與同事聊起這名小孩,同事提醒我別太樂觀,因為「放學後就無法盯著他」;因為「有的孩子聰明到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我告訴同事,我願意相信孩子的可塑性,也願意為孩子付出「期待」。
 
從事教育廿幾年來,常聽到家長說生二個孩子,再公平仍會被怪偏心,真是父母難為,我聽到都會笑笑的提醒他們:那想想一名導師面對數十名個性迥異、家庭背景不一的孩子,要在教學之餘,還要一一輔導,怎能面面俱到?
 
常常在發生某些社會問題時,大家會探討是否教育出了問題,我不敢說教育沒問題,但一個令人悲痛的社會事件,不該帶來的事互相指責與推諉,其中的各項因造成這個苦果,這個苦果不是要我們口水戰後淡忘,而是要我們正視他的成因,並改正他,最重要的是「為了一個不捨及一份教育愛」,老師們仍要擦乾眼淚,再出發,畢竟孩子永遠都需要我們的期待。
 
【2010/08/27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