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十二年國教 洋洋灑灑29個配套 仍讓人七上八下

觀察站/洋洋灑灑29個配套 仍讓人七上八下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特稿】 2012/04/25 
十二年國教政策終於拍板定案,然而種種挑戰才要開始。不僅挑戰家長觀念的改革,也有待教師教學方法的革新,溝通與執行力,皆是十二年國教成敗的關鍵。
 
103年基測吹熄燈號,卻是「國中會考」和「特色招生」兩大考試開始。盡管會考成績簡化為三等第,宣稱可減輕「分分計較」的壓力,不要一蜂窩報考特色招生學校。但有考試就有壓力,教育部如果以為「考試領導教學」的問題從此煙消雲散,就未免太自我感覺良好了。
 
如何讓各國中不以會考「精熟」成績為辦學績效,而能創新教學、讓國中生能夠適性發展?如何防止私立學校以會考成績大做招生廣告,造成明星私校的崛起?教育部今天公布的十二年國教29個配套方案中,並沒有答案。而今天提出的特色招生考試的內容和原則,也讓考生和家長更憂心,未來考試壓力不增反減。
 
十二年國教「免試75%以上,特色招生25%以下」,儘管教育部聲稱:「選擇免試入學或特色招生,只是方式不同,沒有價值高低」,但並非教育部一聲令下就能美夢成真。未來如何不讓「免試生」被貼上「次等學生」的標籤,家長的觀念和高中職的心態,才是關鍵因素。
 
但菁英教育的政策確定要走「分散式」,菁英學生不再集中在少數學校,建中、北一女等名校擔心「被消滅」的恐慌加深,當英國有「學科重點學校」、美國有「磁性學校」,十二年國教的特色招生,卻堅持不能以「校」為單位,需要拿出讓大多數信服的政策論述,才能避免明星高中和十二年國教的拉鋸戰持續下去。
 
十二年國教是重大的教育改革工程,但龐雜的內容不是幾小時的校長主任集訓或家長宣導說明會,就可以解惑釋疑,後續的溝通說明如何讓家長和老師能夠明白與理解,進而相信十二年國教真的能提升國家競爭力。今天是政策啟動日,但挑戰才要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