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爭論12年國教 記記重拳打棉花

爭論12年國教 記記重拳打棉花
 
【聯合報╱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新北市)】 2012.04.23 01:40 am 
  
用「浪費資源」恐怕還不足以形容過去一年多來,官民用在「十二年國教」上面的精力與對立,因為都是在與空氣打仗,記記重拳都打在棉花裡。
 
政府官員再次痛陳當前國中升學考試的壓力。「免試與免費」是他們的共識,因為只要改成十二年國教,升學壓力就會消失。但是顯然官員與民眾的預期落差很大,恐慌不但未減,而且在想像中持續擴大。
 
舉例而言:用高中會考取代基測,再區分成三等第,作為分發比序的三分之一,就會「減輕升學壓力」?何況還增加英聽與計算題,不但自打嘴巴,「免試」破功,而且考生壓力有增無減。雖然只占三分之一,但是可以預見的,除非是個案,其他三分之二大多數學生都會「同燈同分」,不至有太大差異;高中會考將成為分發的關鍵因數。
 
台北市議會緊急開會決定高中入學方式是地方自主的權限,教育部無權代為決定。其實這只是「反對」的另外一種說詞而已。看來吵了一年多,十二年國教的爭議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急遽上升。
 
究其原委是「鴕鳥心態」、「頭過身就過」的官僚心態作祟,所謂「超額比序,吵吵就好」的態度,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得民心。
 
官方公布高中會考最高等級以一到兩成為限,以減少超額比序的壓力,與現行制度相比較,不但沒有減少學生壓力,反而增加學校困擾,甚至於出現不得不抽籤的「鬧劇」。試問到時候會不會有人趁機大撈一筆:抽到籤王讓售?這都只是徒增話題,毫無教育專業可言。
 
政策如果與民意方向一致,執行起來則有如順水推舟;政策如果與民意背道而馳,則永無收效之期。實施十二年國教既非具有急迫性,也沒有準備好(經過這一年多的爭議更可以佐證),更看不出有比現行制度更好的方案,終致建中與北一女的學生出面反對,進而台北市議會不分藍綠,一致反對;現在更進一步連雲林縣等較偏遠與鄉下地區,也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來了。
 
總之,「實踐很偉大、理論很蒼白」是筆者對於這一年多來十二年國教政策爭吵始末的結語,希望到這裡打住停止無謂的內耗;記取教訓,等到一切都準備好再提出來吧。
 

【2012/04/23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