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教授: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學術敗壞元凶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日期:2011/04/30 03:06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在個人部落格抨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成為敗壞國內學術風氣元凶,「學術風氣的敗壞,我以為是五年五百億貢獻最大,而國科會的傑出研究獎制度是始作俑者!」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則強調,相較國內其他學術獎,傑出研究獎公正公平。
彭明輝日前提出退休申請後,在部落格批判台清交「為了五年五百億,為了土地,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引起輿論譁然。
昨天國科會昨日頒獎表揚九十九年度傑出研究獎得主,他又在部落格發表「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強調「我的辭職,主因是不滿於學術風氣的敗壞,而自己無力阻擋。」把矛頭指向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制度。
彭明輝指出,傑出研究獎審查過程不夠嚴謹,很多評審只有能力評估候選人發表論文篇數,而其研究成果的實質價值,變相鼓勵「有心人」一稿多投,快速累積論文篇數;也有學者濫收研究生,學生收越多,論文生產速度就越快;只要算算研究生和大學生比例,就可以算出那些系所拿獎機率高;還有學者互相在對方論文掛名、衝數量。
李羅權昨日頒獎給九十九年度八十九位傑出研究獎得主後,針對彭明輝在部落格指他剛上任時,「似乎深知傑出研究獎的流弊」,一度打算消取這項獎勵制度,鄭重澄清:「我從來沒有講過這個事,也沒有要取消。」他表示,傑出研究獎過去確實曾取消過,引起學術界強烈反彈,透過教育部召開的大學校長會議,要求國科會恢復。
但這段過程都是在他上任以前發生,李羅權強調,「我不敢講有那個獎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公正,完全沒有弊病,但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相對國內其他學術獎,我有信心是比較公正公平,得獎者都是由各學門資深學者組成的審查小組投票選出。」
第一期 5年500億 頂尖論文只多2篇
更新中國時報【葉芷妘、林志成╱台北報導】2011/05/02 02:44
五年五百億計畫成果如何?依教育部資料,九十四年國內十五所頂尖大學發表在一流期刊《自然》、《科學》的論文共十五篇;領了大筆計畫經費後,九十九年發表在這兩種刊物的論文是十七篇。若只從這個指標衡量,五年五百億計畫成果是:只多兩篇。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昨天也公布ESI(理工醫農領域的論文指標)排名,台大論文數全球排名五十四、被引用次數排一百六十五名;成大論文數一百七十名、被引用次數三百六十二名。高教評鑑中心表示,國內大學論文量很多,但被引用率偏低,論文品質有待提升。
教育部九十五年開始推動五年五百億計畫,執行五年後,第一期補助的十五所大學發表在《自然》、《科學》的論文數量,竟然只有十七篇,比沒有補助前的十五篇只多兩篇。
高教評鑑中心調查顯示,今年台灣有四十二所大學進入ESI理工醫農領域,論文數量前三名是台大、成大、交大,被引用次數前三名是台大、成大、清大。
高教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指出,在理工醫農領域,論文數量及總被引用次數第一名都是哈佛大學,亞洲最好的是東京大學,中國大陸以北京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表現最出色。
台大主祕張培仁說,國內教授發表的原創性論文較少,加上在全世界知名度不高,被引用機會偏低,造成「論文數量多、但品質不夠好」現象。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許多教授為衝論文數量而寫容易發表的論文,炒短線、撿國際熱門題目研究。五年五百億計畫的資源集中在非常少數的人和科系,目前還看不到有什麼重要的研究中心出現。
交大校長吳妍華指出,能在《自然》、《科學》刊登的論文都需要長期時間研究,花費的人力和心思也比較久。她坦言:「台灣很多大學都只是在衝論文數量,僅不到一○%教授有能力將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科學》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