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2005年世界物理年由來

1905年,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等多篇論文,提出了關於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等具有深遠影響的科學論斷,這些研究成果位處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列,是人類智慧和科學原創力的傑出成就和表現,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引起了新的科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科學理論的建立,標誌著人類從近代科學跨越到了現代科學階段。為紀念這一偉大成就一百週年,早在2000年,歐洲物理學會(EPS)在德國柏林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物理學會年會"上提議,將2005年宣佈為世界物理年。這個提議得到參加會議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物理學會的積極響應。
 
2002年,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NPAP)在柏林召開第24次全體大會,會議認真討論了EPS的倡議,一致通過了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的決議。
 
2003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體會議第32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支援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的決議,該決議得到了2004年6月第58次聯合國大會的支援。
 
大會認為,物理學提供了了解自然界的重要基礎,物理學及其應用是當今眾多技術進步的基石,
物理教育提供了工具以建立人類發展必不可少的科學基礎機構,2005年是愛因斯坦關鍵性科學發現100週年,這些發現為現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

大會歡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各國(包括發展中國家)的物理學會和團體合作組織活動慶祝2005世界物理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