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台大博五生父親哭訴 指導教授找藉口不讓兒畢業?

台大博五生父親哭訴 指導教授找藉口不讓兒畢業?

 

NOWnews 20121126 下午8:31.. .

 

博士五年級生無法如期畢業,是因指導教授想將他們留在身邊工作?一名學生家長哭訴,孩子在台大念博士,看似風光,但教授不讓學生盡速畢業出社會,要他們在身邊工作。

 

《中國時報》報導,一名台大理工科博士學生的父親向議員投訴,過去送兒子進台大相當光榮,但兒子現已30歲仍無法畢業,他認為是被教授硬留在學校,一個月只能領1萬餘元。他希望兒子能早日成家立業孝順父母,覺得讓他念博士像是害了他。

他表示,兒子成績向來優異,在博士班內也保持班上前三名,且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至少2篇論文,獲得高積點,應該及早畢業。但就因太過優秀,被教授硬留下來,兒子透露,可能要多延畢幾年,教授才肯放手。他擔心兒子的寶貴青春被蹉跎掉。

被指控的學系表示,要從博士班畢業,需通過以下資格:博士畢業必須修完規定學分、通過資格考、完成博士論文,並在國際知名期刊刊登一至兩篇研究。學生無法畢業應是不符合某項規定,教授不太可能做出硬留學生,不讓優秀學生畢業的舉動。

大學甄選明年逾5成 學測報考5年來首降

大學甄選明年逾5 學測報考5年來首降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20121127 上午4:34

 

大學甄選入學名額逐年增加,明年度首度逾五成,成為主要升學管道,但甄選採計的大學學測明年卻僅十五萬零三十四人報考,呈現五年來首度下滑的趨勢。大考中心與專家分析,除了少子化明顯影響,明年是高中九九課綱首屆考生應試,命題改以新課綱為主,可能因此讓讀舊課綱的重考生卻步。

 

教育部統計,今年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畢業生二十九萬六千五百八十三人,明年減約一千人,預計到一○七年更將銳減到二十五萬人, 減少了四萬多人。

 

甄選入學增6400名額

 

明年一般大學招生總量為十一萬三千五百八十九個名額,其中甄選入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就高達五萬七千一百五十四名、佔五十.三%,較今年增近六千四百個名額。這也是大學多元入學開辦以來,甄選名額首度超過考試入學分發,正式成為主要大學升學管道。

 

報考人數少了4526

 

但據大考中心統計,甄選採計的學測報考人數卻是五年來首度下滑,明年僅十五萬零三十四人報考,較今年減少四千五百二十六名。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說,少子化現象已明顯浮現,考試分發名額又逐年減少,勢必也將影響分發採計的七月大學指考,相較今年指考仍有七萬五千名考生,明年恐剩六萬多名考生。

 

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則評估,明年學測是九九課綱的首屆考生,可能因此讓重考生卻步。但明年甄選名額大增,學測報名人數與重考生又減少,錄取機會相對增加,「考情形勢大好,考生千萬別放棄學測,特別是甄選名額偏高的二類組考生。」此外,今年度第二次高中英聽測驗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登場。根據大考中心統計,二次英聽報名人數也明顯減少,共五萬五千九百一十七名考生報考,較十月份首次測驗減少約兩萬人。但報名人數仍算多,仍規劃上下午分場測驗,苗栗與南投考區因考生人數較少,僅規劃上午場測驗。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芬�教育的秘密:少�功� 多�信任

芬�教育的秘密:少�功� 多�信任

 

台�立� 【���雯��合外���】 20121116 上午3:53.

 

芬�教育受到全世界的�注,�然也有人批�芬�的小�教育不能�比於其他大�,同�小�的台�,�有可借�之�。芬�教育暨文化部官��赫堡(Pasi Sahlberg)日前在美�分享芬�教育成功的秘�。他�:不要再有那�多的考�、多信任老�一�、功�少一�、上���也少一�。

根�《西雅���》��,2000年�,芬�的15��生在���生�量��PISA中,排名世界第一。�那之後,芬�在每一次PISA�比中,一直名列前矛,�赫堡�玩笑道,因�芬�人是世界知名的安���,所以�芬�成�PISA榜首�,最不敢相信的一群人就是芬�人。

�教�、�校�密合作

芬�教育「成功」的理由,居然是因�他��主流的成�至上教育模式反向而行。芬��未�定目�,要�造全球�尖的�校�制。相反地,芬�在1970年代就�定,��想�保�生的成功不需仰�其家庭背景。�了�到目�,芬�仰�的是教�和�校合作,而非��。

芬�不�依照�生的��成�去�定教�的教�成效,而是信任教�和校�。在芬�,�程大�和��都是由教�自行��。除了高中��的�考之外,�有任何全�性��。

�只是��。除了上����短之外,芬��生要到了7�才�始上�。�多小�的政策是不准��生出回家作�。

尊重教� 借�各�

在芬�,教����和律�一�,都是�受尊敬的��。教�的薪�不一定特�高,但仍�吸引�多�尖大���生。�赫堡表示,赫�辛基大�今年收到2千份小�教��程的申�表,只有120人�取。

至於在美��得沸沸��的特��校,�赫堡�非常反�。他表示,��做是�公立�校制度私有化。在芬�,家�不必��要把孩子送到那��校上�,因�每��校都品�相同的�程。

�然芬�的教育看起�很完美,但不是每��家都�抄芬�的模式。「我不是���告�大家,只要照芬�的方式做,一切都�成功。事情不是��的。」他表示,芬�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向各�借�。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1-2012台灣地區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研究」

保留明星高中 6成民眾支持

 

中央社 2012119 下午5:52.. .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9日電)一項調查顯示,十二年國教政策下,有58%的受訪者同意繼續保有明星高中,但也有69%的人支持優秀學生應分散於各校。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明學、林信志今天在「2020教育願景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公布「2011-2012台灣地區民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研究」。

 

該調查針對全國年滿20歲的國民,2次電訪共成功訪問2162人,調查時間為1001129日至121日、10136日至39日。

 

林信志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態度,有許多矛盾的地方,例如多數民眾希望保有明星高中,卻又同意優秀學生應分散在各校。上述兩種價值觀某種程度上互相衝突。

 

林信志推測,台灣民眾內心仍肯定明星高中的價值,但受到教育單位宣傳的影響,也漸能接受高中職社區化的理念,不再一味追逐名校。

 

這樣充滿矛盾的狀況,也出現在協助孩子選填志願的問題上。問卷調查顯示,55%的受訪者表示「孩子興趣」是為子女選校的最優先考量因素。但問及是否會「遷戶口」讓子女進入理想學校?多數民眾都點頭同意,尤其是高教育程度、有孩子的民眾,高達6成願意遷戶口。

 

林信志打趣地說,或許台灣民眾對「孩子興趣」的定義非常廣泛,其中可能還包括家長自己的興趣。

 

調查也顯示,64%受訪者認為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可以紓解國中學生的升學壓力;54%贊成逐年降低「特色招生」比率,只有39%不贊成。1011109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誰讓論文代寫夯?

師生各盤算 相安兩無事

口試把關…誰讓論文代寫夯?

 【吳珮瑛╱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2012-11-05/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昨日聯合報標題「代寫論文市場夯 槍手開起門市」,揭開了一個行之有年的祕密,諸多學校教授甚至校方主管的反應竟是,要防止此種現象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口試嚴格把關。

 

然只要問問通過碩博士論文口試的學生就知道,幾乎很少甚至沒有人會在最後口試這一關栽跟斗。學生態度是反正被三、五位委員罵個兩三小時,學位就到手,再有個性的學生也都能忍氣吞聲;而口試委員心態是,考一次是不得已,再來一次就是折磨,在彼此各自的盤算下,口試一定是相安兩無事。不知口試嚴加把關是考更久、還是考更多次?然不論是那一種都無法改變生米煮成飯之代寫論文的事實。

 

通常碩士論文由無到完成,至少要四、五十周的時間,博士論文要兩倍的時間不為過。然不少學生基本上是在放牛吃草過程中度過,指導老師在如此漫長過程中都不加理會,不僅如此,指導老師與其他口試委員相同,也只是在口試一個星期前瞄過整個內容,如何期待三、兩個小時的口試可以發揮把關的神奇功效?

 

不論是碩博士生,其實在寫最後的學位論文之前,不論什麼科系,一路由大學到碩博士的修課,都寫過不少報告。只是這些報告絕大多數是在學期末交,相信很多學生也都不知道這些報告到底寫得如何?學生或許更懷疑的是老師到底有沒有改,但只要最後學期成績不錯,並不會有人去追究。就這樣日復一日、一篇「寫」過一篇,即便有寫過十幾篇、甚至數十篇報告的經驗,從來也沒有人告訴學生是真的進步了,還是累積養成了更多的壞習慣。

 

令人費解的是,我們自小學數學一加一寫成三老師會糾正,寫中文字的筆順、甚至一勾、一撇、一捺有任何錯誤老師都會改,唯獨寫報告,我們都認為多寫幾篇就會?到底學生在此種模式下學會什麼?在沒有人指引的情況下,學生學會的恐怕是東抄一段、西剪一句的技術越加精進。進而到寫碩、博士論文如此浩大工程的階段,再加上老師誤以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即是任其獨立作業的進行論文;又現在學生外務繁雜的狀況不下於老師,有錢好辦事而造就了代寫論文市場,絕對是需求創造供給下的產物。

 

現在很多人念碩士,但是很少要朝研發領域更進一階而念博士,因此,對於大部分寫碩士論文的人要以更務實的方式指導他們,即便畢業後不會再有寫學術論文的機會,但是寫出一篇長官、老闆、董事會看得懂,以流程嚴謹的方式解決問題、來源有所依據的報告,是碩士畢業後想當白領階級者未來常常會面臨到的工作。至於博士生,博士論文雖是你當學生的最後一篇創作,但卻是你未來職業生涯的第一篇。因此,不論是碩士生或是博士生,即便畢業論文可以找人代打而蒙混過關,你一輩子的工作絕不可能有槍手代勞。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代寫論文市場夯 「槍手」猖狂開起門市

有需求就會有商機。除了代寫碩博士論文外(其實這個部分,指導教授應能把關哪)

更大的市場應該是代寫SCISSCI等論文吧?!

我一天到晚都收到這種代寫、編修、寫作研習會、從寫作到投稿都能搞定等等的廣告e-mail啊∼

 

韻如


 

代寫論文市場夯 「槍手」猖狂開起門市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2/11/04

 

愈來愈多學生考得上碩博士,卻不會寫論文、出錢找人捉刀。過去個人「跑單幫」式的論文槍手,也轉型企業化經營,還有業者大方開起門市。因論文槍手太猖狂,教育部決定提案修法,對代寫公司及槍手「開鍘」,祭出十到廿萬元罰款,情節嚴重還可連續處罰,並勒令停業。

「代寫論文論件計酬,論文八萬元起,期中、期末報告三千至一萬元不等。」網路上輕易就能找到代寫論文、博碩甄試、期刊文章、報告的網站,學生三不五時還會收到電郵廣告。

 

因競爭激烈,代寫「槍手」還削價競爭,價碼從「一章一萬」砍到「全包破盤價三萬」都有。一名槍手表示,委託代寫的多是在職專班或是後段班大學的學生。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坦言,代寫論文很難證明,只要學生對答如流,第一線的指導教授很難看出來。目前若有人檢舉代寫,且查證屬實,只能公告註銷委託學生的學位證書,未來則將修訂「學位授予法」,對代寫公司及槍手處以罰款。

有學者分析,目前在學的碩士生逾十八萬人,博士生三萬多人,代寫市場愈來愈大,業者有利可圖,很難禁絕。

 

師大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指出,以前碩博班少,非常難考,學生程度較好;現在大學廣開碩博班,連國立大學博士班都招不滿,學生平均程度變差,「考上卻不會寫論文,才會讓代寫服務這麼蓬勃」,教育部該管的是碩博班濫設問題。

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學生問題不只不會寫,而是根本看不懂」。李家同說,現在看不懂原文的大學生比比皆是,研究生人數上升,程度絕對下降,這都要怪教育部廣開大學之門,逼得私校、技職院校猛設研究所,才會出問題。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痛批,教育部不該放任學校增設碩博班,否則只會出現更多到台鐵搶工作的博士生。

 


論文代寫號稱博士捉刀 理工科10萬起跳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薛荷玉╱台北報導】 2012/11/04

 

論文代寫生意好,甚至有業者開起門市。記者走訪在台北東區近忠孝復興捷運站的論文代寫公司,門市人員甚至還亮出包括清大工工博士、台大商研博士、匹茲堡人力資源碩士在內的「堅強陣容」槍手名單,強調委託者不必擔心交了錢拿不到稿件。

早期論文槍手多靠網路及電子郵件廣告,且只留行動電話。因委託金額往往高達數萬,不少學生擔心交了錢卻找不到人、拿不到稿,因此,有業者以顧問公司為名開設門市,周一至周六都有專人服務。

門市人員表示,論文價錢要看「工程」大小及難度等級而定,一般商管碩士論文收費從八萬元起跳,到十萬元不等;如果是理工學院,則要十萬以上至十三萬元,且保證絕無抄襲。

 

代寫品質也有「標準級」和「專家級」之別,標準級代寫由一名研究員負責全文內容撰寫,及提供參考文獻目錄;假若要求專家級代寫,由一名博士研究員負責內容撰寫,並由另名助理研究員全文審稿,收費比較高。

門市人員表示,一旦接案,就是「一條龍」服務,從題目提供、中英文摘要,到最後口試的投影片製作全包,完全「客製化服務」。且無限次修改,並訂合約保證版權歸委託人所有。

被問到口試如何過關?教授起疑怎麼辦?該門市人員表示,只要定期將教授的要求傳回,就可以按要求修改,如與代寫研究員保持密切聯絡,教授根本看不出來,尤其是量化統計「很好作假」。

該公司還強調,「開業」已經六年,合法登記,還提供碩博士班論文家教一對一指導,每小時一千五百元,十小時以上即有折扣,專題指導服務都屬合法,「保證不會被抓」。

 

除了「全包」式的論文服務,業者還提供「單點」,並有詳細價目表。論文題目擬訂一則三百元,大綱擬訂兩千元,參考文獻收集一篇三百元,問卷設計五千元起,key in(填入)問卷每張十元。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兩極」學生怎麼教 與 補救教學

免試鬆綁後…「兩極」學生怎麼教 老師兩難

【聯合報╱本報記者薛荷玉】 2012/11/02

 

高中職目前依基測成績入學,也就是實質的「能力分校」。不過,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從後年起,至少七成五的學生都能免試入學,但仍有二成五的「特色招生」;也就是以考試方式入學的學生。

未來每個學校都會有「免試生」、「特招生」這兩種不同管道入學的學生,恐將讓各校非常頭痛。

 

現在各高中職都有免試入學的學生,但比率不是非常高;且還要採計在校成績。但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免試入學比率將大幅提升為七成五,未來還要逐年提升到八成五;這是十二年國教「鬆綁」的結果。

但在此結構下,卻有二成五的學生來自特招生,考試題目甚至可能比以前的基測更難、更具鑑別度。未來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高中職的老師就得面對兩種管道入學、兩種學科水準的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形成一大挑戰。

因此,如果有學校想推能力分班,「因材施教」,恐怕也是教育部的政策使然。

 

各高中職老師們,過去都習慣面對同一種水準的學生;如今突然要大幅改變,教師、學校當然會難以適應。到底該先顧學科成績好的,還是先「救弱」?或是一律在教學上大幅鬆綁?教育部應該多給學校一些協助,幫忙各校克服這些問題。

十二年國教將上路,但各區特色招生學校、名額、試題;及超額比序項目都未確定,難怪外界擔心。教育部不要只下指導棋,應多幫忙學校解決問題。


補救教學 明年擴及國中各年級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2/11/03

 

教育部配合推動12年國教,擴大國中補救教學對象,去年8月從國一開始逐年擴大,明年8月國中全部納入,只要評量未達基本學習標準的學生,就可參加補救教學,明年經費編列增為12億元。

教育部國教司專員林祝里昨天指出,目前針對國中小學生補救教學的方案,包括「攜手計畫」和「教育優先區計畫」,明年合併為「國中小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目前國中小參與補救教學計畫1年約20萬人次,因應逐年擴大對象,今年經費為92千萬元,明年增為12億元。

 

林祝里指出,過去中小學補救教學,要同時符合身分弱勢及學習低成就的「雙低」條件。去年8月起,因應12年國教實施,從國一起逐年擴大為不限身分,只要評量未達標準,就可參加補教教學。今年8月國二加入,明年納入國三生,但小學仍要符合雙低條件才可以。

教育部統計發現,去年未擴大補救教學對象之前,國一學生參與達12596人次,今年擴大之後,國一學生增為17022人次,增加4406人次,增加35

 

補救教學科目包括國文、英語、數學3科。受輔導學生每年需進行3次電腦化測驗:9月到10月是篩選測驗;隔年2月到3月,及67月是成長追蹤測驗,透過電腦記錄學生補救教學前後表現,作為老師調整教學參考。

教育部表示,補救教學一班約610人,如果在原住民學生比率偏高的學校及離島地區,教育部給予整班經費補助,可以整班都來上課;基測成績待提升的學校,也整班上課。

 

教育部說,補救教學教材年底完成,老師可參考使用,教育部也有相關師資培訓。

 

補救教學非強制,大多利用非上課或課後時間,但現在鼓勵學校可申請在上課期間將學生抽離班級,或採協同教學,提高學生參加的意願。

 

12年國教 特色招生 一校兩制?

12年國教 教部仍說不清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特稿】 2012/11/01

 

教育部昨天大陣仗召開特色招生課程的「說明會」,因為解說不清,結果變成各方自行解讀,但這只是十二年國教讓眾多家長、學生霧煞煞的「冰山一角」。教育部號稱啟動十二年國教的宣導說明會,卻讓與會很多記者都抱怨「聽不懂」,難怪家長和學生頻頻抱怨、對新制焦慮不已。

師大附中昨天應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針對語文和科學優異的學生設計的特色課程作說明,而且是單獨成班。但記者會上沒有清楚說明這只是「研究案」,不是師大附中要推的特色招生課程,造成外界解讀師大附中要「一校兩制」。

十二年國教涉及全國103年以後要升高中職五專學生的權益,複雜的入學制度,宣導不能只靠印摺頁、手冊,或拍幾支影片放在Youtube上,就大功告成。當官員、學校面對媒體、老師、家長和學生時,更應該說清楚、講明白,而不是「邊走邊喬」。

明年政府組織改造,教育部組織更是大整修,十二年國教業務將歸國教署,如今面對十二年國教重大教育政策,卻出現業務交接「互踢皮球」,當記者詢問十二年國教問題時,竟沒有一個發言人可以全面觀照回應,這樣的十二年國教,又如何能讓眾多家長和學生有信心?

 


一校兩制「貼標籤」 教部說不准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陳瑄喻╱台北報導】2012/11/02

 

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可能出現免試學生未必能上特招特色課程「一校兩制」的情形,教育部前天原本表示尊重且信任學校,昨天態度轉趨強硬,強調只要學生有需要,都可以上特色招生課程。不能把學生「貼標籤」,免試生更不是「次等學生」。

教育部前天召開說明會,公布八所高中職特色課程的方案以及示例,師大附中在回答本報記者公開提問時表示,透過特招入學的學生才能上特色課程。

 

師大附中昨日發出聲明稿時已經改口,表示「本校一向重視所有學生受教平等權,我們也反對一校兩制。」

 

師大附中說,前天發表的是經國教院研究團隊課程專家多次修改成的特色課程示例,只是「研究案」,未來學校特色課程將列為選修課,所有學生都能按意願與志趣選修特色課程。

 

是否特色招生管道考上的學生才可以上特色課程?教育部前天表示,各校情況不同,教育部尊重學校,但即使課程不同,相信學校也會給學生充分資源,且要建立免試生和特招生的轉班機制。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昨天則強調,學校要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更不能讓免試生和特招生有階級之分,他說,教育部會要求地方政府把關。

 

他並說,未來校校都要發展特色,即使不辦特色招生,也可以推出特色課程。特色課程有共通課程,也有數理或語文等加深、加廣的課。

 

張明文指出,想辦理特色招生的學校,都要提出申請計畫書,教育部會要求地方政府審查時就編班方式、課程內容、師資設備及轉班機制等嚴格把關。

 

但他表示,特色招生的班級不是資優班,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各高中數理、語文、人文社會等資優班的招生辦法和目前一樣,不論免試生或特招生,都是入學後通過鑑定再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