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難、守傳統 女生怕讀理工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08/10/24
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嘉麗研究發現,2006及2007年台灣高中女生選讀理組的比率有32.7%,大學約有三成,都較歐盟和美國低,除受社會開放程度影響,也跟台灣教材太難有關。
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嘉麗研究發現,2006及2007年台灣高中女生選讀理組的比率有32.7%,大學約有三成,都較歐盟和美國低,除受社會開放程度影響,也跟台灣教材太難有關。
吳嘉麗表示,2006年資料顯示,台灣高中女生選讀理組比率約32.7%,到大學讀理工科系女生約30%,碩士階段約25%,博士階段再降為20%。
以大學教師來看,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女性占2成,副教授時女性有1成5,教授則只有10%,吳嘉麗說,這2年情況差不多。
吳嘉麗指出,以歐盟和美國來看,到博士及教授階段,女性比率逐漸下降,但高中階段,選讀理工的女生多於男,以歐盟為例,女生占52%,男生為48%,到了大學及碩士階段,女生降為45%,男生增為55%,到了博士階段,女生再降為37.8%。
吳嘉麗表示,台灣高中選讀理工的女生遠低於男生,與社會開放程度有關,不少父母都有女生讀文組,男生讀理組的觀念,而社會上也普遍有此想法。
陽明大學舉辦「全球女性科學家會議」26日到28日在該校舉行,吳嘉麗27日將以「台灣女性從事科學的現況報告」專題演講,總統馬英九27日也會到場致詞。
陽明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陳宜民表示,會議將邀請美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女性科學家齊聚一堂,探討女性科學家的養成過程和影響,並和高中女學生面對面座談。
26日會前會將探討如何吸引女性從事科學領域,台北市萬芳醫院副院長彭汪嘉康到場談「魚與熊掌二者得兼」,靜宜化學系教授蔡素珍分享自己讀化學系的心路歷程;27、28日由各國女科學家分享經驗,包括「玉米田裡的先知」作者伊芙琳凱勒教授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