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評鑑只看論文數 教學不重要嗎

評鑑只看論文數 教學不重要嗎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宜縣礁溪)】 2011.06.27 02:58 am
 
 
最近有幾所大學因教師未能依規定在一定時限內發表固定論文數或升等,遭到解聘,而引起這些教師或學生抗議!
 
目前各大學都是依教育部當初規定,教師要撰寫專書或發表一定的論文篇數才可以升等;而教育部這幾年會以系所內專任教授或副教授的人數為系所評鑑基本門檻,所以有些學校也就要求教師於一定時間內升等,以達到評鑑要求。因此,這幾年來大專院校的現象就是一些教師拚命寫論文升等。
 
要求教師發表論文來提昇學術成就是無可厚非的,但若這些論文無助於教學,也無助於社會發展,而只是關起門來為升等而寫論文,其意義何在?
 
所以,目前大專院校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於教師的學術成就為何?也不在於專任教授、副教授人數有多少?核心應在於學生的素質、求學心態為何?對學生的教學成效應該取代教師的學術成就,系所評鑑不應該還用過去單以學術的標準來要求。
 
尤其對於後段班私立大學而言,其在教學上的用心,要比前段班的公立大學花更多的心思,讓這些原本不應該進入大學的學生能夠適應自主學習的態度外,更要用很多補救教學措施,把他們的程度提高到基本大學生的水準。這些學生有近三分之一是弱勢家庭來的,他們一進大學就要貸款繳費,生活費就要靠打工。教師對於這些學生不僅要在學業上重新教起,在生活上也要隨時輔導。
 
但是,教育部對系所的評鑑並不太重視教學和輔導,連帶著一些大學對教師的評鑑也不重視教學和輔導。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當一位教師在學術上有重大成就卻無法轉移到學生身上時,這樣的教師只能說是位好的學術研究者,但是否是一位對學生有助益的優良教師是可質疑的。
 
到底我們需要的是會教學的大學教師,還是會寫論文的大學教師?在面對學生素質低落,極需要教師更用心於教學與輔導時,教育當局應該思考評鑑的指標是否有必要以論文為單一導向?何不也以教學當做教師的學術成就呢?
 
【2011/06/27 聯合報】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東華「藝術導覽」攜手彩繪校內變電站外牆

東華「藝術導覽」攜手彩繪校內變電站外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日期:2011/06/26 14:07 蔡佩雯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朱景美助理教授,繼去年帶領學生彩繪污水處理場後,這學期再度帶領53位選修通識「藝術導覽」課程的同學,挑戰位在污水處理場對面、難度更高的變電站。

本學期修習「藝術導覽」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都有,皆是非藝術專業的背景,從學期開始在課堂上運作構思、討論草圖、到手擬、修改,加上實作階段的日夜趕工,終於在學期末完成了彩繪,讓行經東華大學的遊客,可以看到這個大家共建的園地、共同的理想。
 


變電站的二面牆分別以東華夜景、東華人物為創作主題,東華夜景牆面上,呼應污水處理場牆面上的蛋家族,彩繪了布農族、太魯閣族、阿美族造型蛋娃娃,並且以螢光漆彩繪出夜間會發光的星空;另一面牆上,同學們要挑戰難度相當高的斜屋頂,他們彩繪畫出卡通版的校長以及三位課程助教,再加入校園吉祥物環頸雉,不僅路過東華可以看見,當輕航機經過東華校園也可以清楚看到豐富的圖案。最後由副校長張瑞雄在彩繪牆面上寫下「東華平安」來祝福東華大學,完成彩繪作品。


(2011-06-26 13:52:53 蔡佩雯)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老師不是保母,家長亦非督學

老師不是保母,家長亦非督學
 
【聯合報╱社論】 2011.06.25 03:02 am
 
 
教育部委託「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擬訂「教師工作守則」,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進修、學生輔導、親師溝通等,作出種種規範。其中一條,要求教師必須留下聯絡電話給家長,且在晚上十點前「不得拒接」;其僵化及不合理,讓人咋舌。
 
先問:家長有什麼需要非得在晚上九、十點打電話給老師?孩子作業有問題,在六、七點前即可詢問,問其他同學則更快速;若要請假,傳簡訊是更簡便的辦法。如果是更嚴重的事,例如學生在校受到霸凌,或孩子逾時未歸等,當然應和老師或校方緊急聯絡;但為這類少許偶發事件,而規定所有教師每天晚上十時前不得拒接家長電話,這不顯得過度且過當嗎?
 
別說是老師,就連一般上班族看了這樣的規定,都會直呼不可思議。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師盡心奉獻是理所當然;然而,對教師的私人時間作如此嚴苛的規範,形同在壓榨教育的自由空間、侵犯教師的人格權,對教育其實毫無助益。更讓人不解的是,教育部制訂「教師工作守則」,竟全權委託「家長團體」執行,事後又不尋求教師團體的相對意見作出修正。對教師如此缺乏尊重,才是對教育最大的斲傷。
 
台灣有不少家長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乃至組成強大的家長組織,熱心協助校園事務或參與教改的推動,應屬可喜的事。這股力量,也應善加利用。然而,對教師工作的規範,怎麼能片面交由家長一手包辦?教育部如此作法,不僅把家長推到了教師的對立面,更形同把專業教師的管理和評量交到了一批門外漢手裡。把家長奉為教師的「督學」,正是教育精神變形走調的象徵。
 
由家長會制訂「教師工作守則」,是「全國校長協會」的主張,其目的當然在方便校長對教師的「管理」。而「全家盟」訂出來的守則,果然鉅細靡遺,包括老師應如何出題、每年需進修幾小時、幾點鐘該接電話,完全符合校長管理考評的方便和具體化。但是,把教師當成生產線作業員般地刻板約束,乃至下班後還得隨時應召擔任「學生保母」工作,教師的工作權其實已遭到了嚴重侵犯。
 
邀請家長會參與制訂教師工作守則,原本無可厚非;但事後不詢問教師會的意見,即逕將之奉為圭臬、要求各校遵守,無非是教育部的民粹心態使然。試想,所有人都會說:教育應該「因材施教」,視學生的材質施以不同的教育;但檢視家長會訂出來的守則,卻好像只有合乎其統一標準、單一模式的人才算好老師,所有教師都該受同一框架管理。如此一來,與「因材施教」的精神豈不南轅北轍?
 
我們之所以說「老師不是學生的全職保母」,並不是說老師在下課後即對學生毫無責任,而是要強調「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負有同樣重要的責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形形色色的老師,通常卻只有一對父母陪他們走過全程;因此,父母的影響其實更大。近一二十年,台灣在教改運動影響下,教師權相對於家長權有日漸薄弱的傾向,教師因公職易受監督,能見度也較高;但在家庭那端,許多家長疏失的問題卻隱而不見,社會亦無力過問。這是現今教師、學生、家長三角關係裡最危險的一環,也是值得家長團體更加著力之處。
 
亦即,各家長會組織憑著其長年耕耘之經驗與熱情,也許應開拓更廣泛的教育參與,包括以同儕的立場向無法正常運作的家庭提供可能的協助,同時紓解教師的困擾,而不是增加對他們的壓力。畢竟,在教育的立場上,家長和教師永遠是合作的關係,而不是對立。至於教師,對於任何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來電,不論早晚,應該都樂於與其溝通;但前提是,此為基於教育的關愛,而不是應付工作守則的規定。
 
【2011/06/25 聯合報】

南大音樂系15師不續聘 學生抗議

《南大生抗議》15師不續聘 音樂系譁然

〔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日期:2011/06/25 04:11 
 
台南大學音樂系學生不滿學校一口氣不續聘十五名兼任老師,擔心權益受損,昨天舉行記者會,要求至少讓手中還有學生的老師把學生帶到畢業,也質疑校方不續聘背後恐有其他意圖!
 

台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李德淋強調,兼任教師一年一聘,一百學年度因課程架構調整,取消大一副修,才有較多教師未獲續聘,其中屬於副修的鋼琴老師佔多數(九名),其他還有低音號、長笛、巴松管等,續聘與否由系教評會六名委員不記名投票決定。
 

主持記者會的九十六級校友江苙萁表示,十五名老師未獲續聘,將造成許多學生面臨重新適應新老師的窘境,音樂系為師徒制,學生不會隨意更換老師,因為至少要花一年磨合,對大三升大四的學生來說,更是情何以堪。
 

一名大一升大二的學生說,外界可能不覺得換老師是大事,但就好像習慣用筷子吃飯的人,突然改用刀叉,怎麼樣都不適應,放在學習領域也一定大打折扣。
 

兩名主修低音號的學生憂心忡忡地說,南大只有潘慈東教低音號,已被通知不續聘;曾向系上詢問誰來接,以後怎麼辦,都沒有下文。
 

兩名學生都為老師抱不平,潘慈東曾數次邀國外低音號老師來台指導,本身教學也很認真,優秀的老師為什麼未獲續聘。
 

學生質疑,學校過去二、三年都新聘老師,今年卻「砍」十五人,系上主管說,是為提高師資等級,以利教育部評鑑,但辦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評鑑,不續聘的標準究竟為何,校方始終說得不清不楚。
 

音樂系主任侯志正表示,六月十七日系評會六位委員票選一百學年度新聘老師,現有八十四名兼任老師至少要得四票才獲續聘,最後十五人票數不足。
 

李德淋指出,一百學年度究竟新聘多少老師,要等新生報到確知主修科目,再評估現有師資,作出最後決定。
 

會徵詢受影響學生 安排適合教師
 

至於主修低音號的兩名學生,目前系評會不續聘潘慈東,但一定會再聘低音號老師,也不排除是潘慈東,學校會維護學生權益,也會徵詢課程受影響的學生意見,安排適合的教師。
 

李德淋強調,兼任老師一年一聘,學校從來不曾保證或規定老師一定要帶學生到畢業;系上九十五年起,因加收多項專長樂器,才連續四年增聘老師,如今因課程架構調整,才會較多人不續聘,新聘或不續聘的標準,教評會委員投票的考量,包括一百學年度課程變動、因應學校要求提升師資職級等,因此不續聘者以講師或學經歷較弱佔多數。

--
直接回覆此信時,回覆的內容將會張貼在論壇上,並自動寄到每位會員的信箱。請注意,因為主旨上的【教改論壇】這幾個字是自動產生的,直接回覆此信時,請把主旨上的【教改論壇】這幾個字刪掉,以免重複產生。
 
您收到此郵件,是因為您訂閱了 Google 網上論壇的「教改論壇」群組。
如要在此群組張貼留言,請寄電子郵件至 iaezcpc@googlegroups.com
如要取消訂閱此群組,請寄電子郵件至 iaezcpc+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如需更多選項,請造訪此群
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iaezcpc?hl=zh-TW?hl=zh-TW

好老師沒獲續聘 東華學生聲援

好老師沒獲續聘 東華學生聲援
〔自由時報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日期:2011/06/25 04:11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民族語言及傳播學系(簡稱語傳系)學生,近日為了校方否決該系助理教授林福岳新聘案,鬧得沸沸洋洋,昨天還在學校行政大樓以歌唱、行動貼紙聲援林福岳。
 

學生代表陳睿哲說,東華既為「教學卓越大學」,為何要解聘會教學的好老師?大學教授不該是整天躲研究室的「論文生產器」,呼籲學校把研究型、教學型教授分開評鑑。
 

副校長張瑞雄說,目前學校的教師評鑑辦法確實就是這麼規定,各國立大學都有這類的教師聘任條款,針對學生希望研究型、教學型老師應分流評鑑,他覺得是可以研議的方向,但仍必須透過校務會議修改教師評鑑辦法;他說,補救方法是原住民民族學院院方可於廿九日召開的校教評會,重提林福岳教授新聘案,語傳系學生可提說明書給校教評委員參考。
 

張瑞雄強調,學校要聘任哪個教授,並不是校長、副校長說了算,仍需透過三級三審,通過系、院、校教評會。
 

依東華大學教師評鑑辦法,新聘助理教授需在八年內升等為副教授,否則第九年起不予續聘。語傳系助理教授林福岳去年已滿八年,由於未升等,校方去年改以「專案助理教授」聘任他,但專案助理教授為一年一聘,為此,語傳系今年改提林福岳為新聘助理教授,已通過系教評會、院教評會,卻在本月十五日的校教評會被否決。
 

東華語傳系學生不僅近日發起網路連署,昨天也在學校行政大樓準備了「福」字貼紙,在行政大樓地板以貼紙拼成大號的「福」字,圍著它彈吉他唱抗議歌曲,表達對校方的不滿。
 

語傳系大四班代胡克緯說,他們不解的是,像林老師這樣盡心教學、培育原住民傳播人才的好老師,為何學校不能續聘他?林長年帶著學生探訪部落、參加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指導學生參與原住民公民新聞報導並獲獎,這才是學生要的好老師。
 

語傳系第九屆系學會長陳睿哲說,林福岳老師是語傳系創系元老、參與課程規劃,也是全台唯一教授「原住民傳播」課程的老師,老師一離開、下個學期馬上就有三門必修課開不成,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

--
直接回覆此信時,回覆的內容將會張貼在論壇上,並自動寄到每位會員的信箱。請注意,因為主旨上的【教改論壇】這幾個字是自動產生的,直接回覆此信時,請把主旨上的【教改論壇】這幾個字刪掉,以免重複產生。
 
您收到此郵件,是因為您訂閱了 Google 網上論壇的「教改論壇」群組。
如要在此群組張貼留言,請寄電子郵件至 iaezcpc@googlegroups.com
如要取消訂閱此群組,請寄電子郵件至 iaezcpc+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如需更多選項,請造訪此群
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iaezcpc?hl=zh-TW?hl=zh-TW

教材難、守傳統 女生怕讀理工

教材難、守傳統 女生怕讀理工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08/10/24 
 
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嘉麗研究發現,2006及2007年台灣高中女生選讀理組的比率有32.7%,大學約有三成,都較歐盟和美國低,除受社會開放程度影響,也跟台灣教材太難有關。
 
吳嘉麗表示,2006年資料顯示,台灣高中女生選讀理組比率約32.7%,到大學讀理工科系女生約30%,碩士階段約25%,博士階段再降為20%。
 
以大學教師來看,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女性占2成,副教授時女性有1成5,教授則只有10%,吳嘉麗說,這2年情況差不多。
 
吳嘉麗指出,以歐盟和美國來看,到博士及教授階段,女性比率逐漸下降,但高中階段,選讀理工的女生多於男,以歐盟為例,女生占52%,男生為48%,到了大學及碩士階段,女生降為45%,男生增為55%,到了博士階段,女生再降為37.8%。
 
吳嘉麗表示,台灣高中選讀理工的女生遠低於男生,與社會開放程度有關,不少父母都有女生讀文組,男生讀理組的觀念,而社會上也普遍有此想法。
 
陽明大學舉辦「全球女性科學家會議」26日到28日在該校舉行,吳嘉麗27日將以「台灣女性從事科學的現況報告」專題演講,總統馬英九27日也會到場致詞。
 
陽明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陳宜民表示,會議將邀請美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女性科學家齊聚一堂,探討女性科學家的養成過程和影響,並和高中女學生面對面座談。
 
26日會前會將探討如何吸引女性從事科學領域,台北市萬芳醫院副院長彭汪嘉康到場談「魚與熊掌二者得兼」,靜宜化學系教授蔡素珍分享自己讀化學系的心路歷程;27、28日由各國女科學家分享經驗,包括「玉米田裡的先知」作者伊芙琳凱勒教授等。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飄浮體驗 法推無重力商業飛行

飄浮體驗 法推無重力商業飛行

(法新社法國布傑24日電) 日期:2011/06/24 14:20 盧映孜 
 
哪個孩子不曾夢想擺脫重力枷鎖,無重力飄浮在地球表面上空?

因為違反自然定律,這個很久以前就在大人心中消失的幻想,本周在一小群科學家、法國國會議員和記者身上實現。

這一小群幸運兒在1架空中巴士A300無重力飛機艙內,體驗將近30秒的無重力飛行。這架飛機是由法國航空企業Novespace製造,由法國太空研究中心(CNES)負責操作。
 
前太空人、目前擔任Novespace總經理的格列瓦(Jean-Francois Clervoy)21日宣布,他打算提供商業飛行,包括今年年底前的一次。

目前正等待法國民航當局最後批准,費用暫定4000歐元(5700美元),但仍待確定。
 
但格列瓦打算明年起展開每年6次飛行,每次搭載40名乘客。連同美國和俄羅斯,這將是全球第3個擁有類似商業服務的國家。(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開南大學1/4教師連署 罷免校長

開南大學1/4教師連署 罷免校長
中國時報【朱芳瑤、林志成╱台北報導】日期:2011/06/21 03:06 朱芳瑤、林志成╱台北報導

位於桃園的開南大學校內颳風暴!該校六十多位、超過兩成教師連署要求校長高安邦下台,原因包括校方規定各科「當率」需低於十%,造成學生學習動機下滑;共同科目動輒以大班制授課,影響教學品質;針對教師訂定限時升等的「六年條款」等,影響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工作權。

教育部表示,依規定大學可要求老師限期升等,通常給六到八年時間,未完成者,學校可不續聘。但開南大學近年提出不續聘十八位老師,因程序有瑕疵,全部被教育部打回票。開南大學過去每年大約可得到教育部五千萬元補助款,教育部已將今年補助款暫時扣住不發,以為懲處。

教育部並表示,大學或老師都不能為對學生訂出固定當率,開南大學若規定每科當率不超過十%,不符教育理念。

十多位開南大學教師、畢業生及在學生昨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去年自開南大學畢業的曾同學感慨說,他經歷「當率卅%」的時期,必須很拚,成績才能過關。當率降到十%後,有些同學勢必會愈來愈混。「全班一百人,只要有十人不來上課,其他同學就算在課堂睡大覺,也不怕被當!」
 
陳情教師則說,校方對教師設有「六年條款」、「三年條款」,即六年內必須升等、三年內教師論文發表需符合校方標準,否則不續聘。陳情教師質疑,這些規定較其他學校得嚴苛,不合情理。
 
陳情教師說,目前約六十九位教師列入校方尚未續聘或擬不續聘的討論名單。開南大學另有多位教師為爭取工作權益,正與學校進行訴訟。
 

 

民族學院缺資源 東華學生抗議

民族學院缺資源 東華學生抗議 

台灣立報【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2011/6/21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及傳播系學生近日發起網路連署,抗議校方否決系上助理教授林福岳的新聘案。長期以來,系所資源不足已讓學生深感不滿,這次否決包括林福岳在內兩位老師的聘任案,將導致系上100學年度無師可教、無課可開的窘境,更讓學生感到受教權益受損。
 
連署一出,短短幾天已累積300多人響應,畢業校友、外系教師紛紛支持。發起聯署的學生希望學校全面檢討聘僱制度,讓好老師留在學校。
 
根據東華大學規定,助理教授必需在6年內提出升等並通過,另可延展2年期限,也就是說8年內沒有升等為副教授,學校將不續聘。東華大學副校長張瑞雄表示,林福岳早已過了8年期限,系上以課程需要時間重新安排為由,以專案再聘一年,而這一年內,系上也沒有好好安排召聘老師的工作,僅打算以「新聘」方式將林福岳老師重新聘僱。張瑞雄表示,校評會認為此例不可開,否則其他系所將會仿效,破壞升等與聘雇制度,因此否決了這項聘雇案。
 
對於自己沒有在期限內順利升等,林福岳表示,第8年時他送出升等申請,不過因為行政程序的問題,在校內就被擋下來。林福岳表示,因為目前學校否決聘雇的公文還沒出來,他不希望率先對外發言,讓校方誤會,僅表示等事情告一段落後再詳細說明。
 
「整件事情受傷最大的其實是學生!」發起網路聯署之一的前系學會會長陳睿哲表示,林福岳老師在校內建立peopo公民新聞,鼓勵學生參與實作,帶領學生獲得金聲獎、原住民公民新聞獎,獲獎無數,為學校爭取很大的榮耀。此外,林福岳也帶著學生前往部落服務學習和部落傳播,鼓勵學生前往部落採訪,並提供採訪管道,對學生幫助很大。陳睿哲質疑,這樣的老師為什麼不該繼續聘雇?
 
教師不足 開課陷困境

陳睿哲表示,原本校教評會和院教評會都已通過林福岳的新聘案,但是送到校教評會時卻遭否決,而今年民族語言及傳播學系有兩位老師的聘僱案都遭到否決,另一位老師即將請辭,一下少了3位老師,下學期恐怕很多課程都開不了。更不用說林福岳所提供的部落人脈以及與業界合作機會,也將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
 
對於語傳系恐將面臨教師不足的困境,張瑞雄表示,東華大學仍有其他系所有傳播相關的教師可支援課程,待系上找到新的教師人選。陳睿哲反駁,其他系所的老師有自己的課程要負擔,再加上語傳系的課,這些老師將負擔過重。陳睿哲強調,系所和學院才是真正了解學生需求的單位,知道什麼老師對學生有幫助,但校方卻否決系所和學院的決定。
 
學生訴求缺乏重視

林福岳聘雇遭否決,讓資源一向不足的民族學院學生感到不滿,陳睿哲表示,民族學院的立意是為了培養原住民教育人才,結果族語課程永遠開不足,「系上根本沒有賽夏語教師,而阿美族語課程也開得不夠完全。現在連傳播相關的老師也變少,學生要怎麼辦!」
 
張瑞雄表示,民族學院一直都是東華的招牌,學校相當重視,許多族語教學的老師,只要系上提出申請,就算沒有教師資格,學校也願意以專案聘雇,只是精通族語的長老逐漸凋零,真的找不到人。陳睿哲反駁,每當學生向學校反映師資不足或是硬體設備有問題,學校都以「沒錢」為理由,根本沒有認真投資民族學院。
 
而學生眼中的好老師,因為升等問題無法繼續聘雇,也讓學生質疑,「我們才是學校的主體,學校不是應該尊重學生的決定嗎?」陳睿哲強調,現行的教師聘任流程無法讓好的老師留下來繼續服務,學校就應回頭檢討流程,他強調,學校如果不積極回應學生訴求,不排除有更大的抗議活動。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華德福掀波 古坑國中校長請辭

華德福掀波 古坑國中校長請辭
 
日期:2011/06/20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鄭旭凱、林國賢╱斗六報導〕
 
雲林縣政府計畫在古坑國中引進華德福教育,引起老師和家長強烈反彈,古坑國中校長徐文臨十九日請辭校長一職,他表示,政府政策美意被曲解,教育倫理蕩然無存,他沒辦法繼續領導學校;教育處長邱孝文則表示,會與徐校長溝通,若徐校長堅持,不得已將派代理校長。
 
教處溝通 不得已派代理

古坑國中學生家長、地方民意代表經過前晚討論,一面倒反對國中增設華德福實驗班,並決定二十一日將前往縣府抗議,要求縣府收回成命,一定要全力捍衛孩子的受教權。

徐文臨昨天得知邱孝文在斗六市開會,上午十時許專程從古坑趕到斗六遞交辭呈,他表示,華德福教育實驗班,只是希望給孩子更多不同的受教空間,但新政策遭到誤解,好意被扭曲,政府耗盡教育資源卻換來攻擊,他自認無愧於心,卻沒有能力再領導古坑國中,所以請辭校長一職。

教育界人士則表示,一位強勢縣長、一群沒有擔當、不敢面對民眾的教育官員、一群情緒失控的家長,讓華德福教育失焦,變成三輸的局面。

公聽會 反對聲音一面倒
 
十八日晚間的公聽會,古坑國中學生活動中心擠進四、五百名民眾與學生,銜命前往溝通的全國家長協會副理事長林文虎連上台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憤怒的家長阻止發言,未出席公聽會的教育處,低調地在現場發放「給古坑鄉親的一封信」,強調古坑國中不論實施華德福教育計畫與否,仍為公立學校,無損學生之受教權,教師之權益也依舊可以充分受到保障,但是無人理會。
 
 

古坑國中變「華德福」 女鄉長被罵哭

古坑國中變「華德福」 女鄉長被罵哭

TVBS 日期:2011/06/19 17:53 魏嘉良  
 
 
雲林古坑國中即將改制成雲林縣首座公立華德福實驗中學,這種學校沒有考試、沒有教科書,注重孩子的身心靈成長,但這個決議遭到家長及師生反對,小朋友家長擔心,以後學生畢業失去競爭力,老師則怕改制後,自己的飯碗不保,縣府原訂舉辦公聽會,卻臨時取消,現場唯一支持這個改制計畫的女鄉長,被憤怒的家長,當場罵哭。
 

古坑國中即將被改制成雲林縣首座公立「華德福」實驗中學,許多家長及師生都很不滿,在公聽會上發出怒吼。古坑國中學生家長:「反對、反對!別來我們這邊就好啦。」
 
家長炮火全開,因為在沒有被告知的情況下,學校面臨被迫轉型,公聽會上砲聲隆隆,贊成這項計畫的古坑鄉長,也承受不了外界責難,忍不住哭了出來。
 
女鄉長低頭啜泣,全因為古坑國中要改成華德福中學,「華德福」是是教育部體制外的學校,起源自德國,學生上課沒有制式的教材和考試,注重身心靈成長的教育藝術,利用大自然引導孩子學習,不過在台灣並不盛行,宜蘭跟桃園都有公立的華德福學校。
 
宜蘭華德福學校小朋友(2010.06.18):「快跑,我不要。」
 
有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特別把戶口遷到宜蘭,就讀公立的華德福學校。不過古坑國中的家長擔心,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出社會少了競爭力,學校老師也擔心自己的工作,可能隨著改制因此不保,他們質疑到底為什麼會選上古坑國中,成為實驗中學?
 
古坑國中學生家長:「(改制後)一天只上5個小時,我們下課、別人上課,這樣子會亂掉。」
 
根據地方人士透露,可能是縣府試圖改善教育部評鑑較差的學校,因此選中古坑國中,不過舉辦公聽會當時,縣府卻都沒派員參加,取消公聽會,目前還沒有合理的解釋。
 
現在古坑國中的家長反對學校的改變,每個家長都是為了孩子著想,但是教育理念的差異,讓填鴨式的學習圍牆消失,還有一段漫漫長路。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環團槓上環署 電磁波小組換人

環團槓上環署 電磁波小組換人

中國時報【侯俐安/台北報導】日期:2011/06/18 02:45 侯俐安/台北報導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昨槓上環保署,抗議行政院科技顧問林基興擔任「電磁波風險評估專業諮詢小組委員」不符合利益迴避,要求環保署立即解聘。環保署在強大壓力下,將開會決定重新推派人選。
 
今年五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使用手機易導致腦瘤風險增加,並建議將射頻電磁輻射(如手機)列入「二B級可能致癌物」,長期曝露有可能增加小兒白血病風險,更可能致癌。
 
環保團體昨日質疑曾任職「台灣電信產業協會祕書長」的林基興,參與環保署「電磁波風險評估會議」委員,是「利益輸送」。
 
昨日環保團體召開第八次「電磁波風險評估會議」,決議將在兩周內集合環保團體、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生署、環保團體、電信及電力產業推薦健康風險相關人選,重新組成專業諮詢小組委員。環保署透露,由於林基興並不屬於該項領域專長,不會列入小組。
 
七股鹽埕村洪嘉模指出,林基興出版《電磁恐慌》一書內容,內文提及「手機並不導致任何健康效應」、「手機起始稍高功率電磁波只有幾毫秒,等到手機鈴響時,它已沒了」等與事實不符。他說,國際已有研究,手機鈴聲至通話結束,一直都有電磁輻射,《電磁恐慌》一書應停止出售、再版。

林基興則指出,環團不應斷章取義,並怒斥「栽贓」。他認為,擔任台灣電信產業協會祕書長已是過去式,科學不該因「職位」而改變,該書內容更不應被斷章取義,但仍會在近期對書中內容做出回應。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頭痛欲裂? 焦慮症搞鬼

頭痛欲裂? 焦慮症搞鬼

自由時報 日期:2011/06/10 04:21 文╱黃偉俐
 
門診中,很多病人有頭痛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說得了偏頭痛。往往看過很多醫師,但都找不出原因。常常止痛藥越吃越沒效,最後只有感冒糖漿可以止痛,甚至整箱買回家。
 
他們的症狀其實一點都不像偏頭痛,既無噁心想吐,也不會畏光。最典型的頭痛位置是在頭部的後下方,或在太陽穴上方的位置。這些其實都是頭頸部肌肉緊繃造成的,頭部後下方是兩條頸部大肌肉連結到頭骨的地方,緊繃很容易造成頭痛,同時也會有肩頸的緊繃。

太陽穴上方是兩大片臉部肌肉連結到頭骨的地方,肌肉緊繃時,頭皮會繃得很緊,覺得腦壓很高,痛起來,頭像要裂成兩半。
 
這些頭痛往往和睡不好有關,和情緒或壓力沒甚麼直接關係,造成醫師不認為這是壓力型頭痛。但這卻是廣泛性焦慮症病人常見的問題。

根據筆者的估計,女性廣泛性焦慮症約有10%,男性約5%,其中20%左右都有頭痛的問題,所以這類病人是很多的。主要是30歲之後的女性,經常會過度擔心、容易緊張。
 
廣泛性焦慮症是大腦中主管焦慮的中樞出了問題,無法維持「適度」的緊張與焦慮,過度反應的結果,導致整體腦細胞過度警覺、緊繃。這樣就會造成擔心、緊張、煩躁、失眠、肌肉緊繃,與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胃脹、頻尿)。
 
這些病人四處求醫,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查,也使用過多的止痛藥(會傷肝或傷腎)或肌肉鬆弛劑(效果不彰)。
 
目前使用適合的抗憂鬱藥物與抗焦慮藥物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不會成癮,也沒有傷身的問題,更可以治好其他的焦慮症狀。
 
(作者為台北市黃偉俐身心科主治醫師)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朱雲鵬:每個孩子都不放棄

朱雲鵬:每個孩子都不放棄
 
【聯合報╱朱雲鵬】 2011.06.07 02:44 am
 
 
在東亞國家,父母普遍對子女教育成就有高度期望。有人指出,這種期望導致人力資本快速累積,有助於經濟成長;但是,高度的競爭帶來升學的壓力與痛苦,催生了另一種聲音的出現。在台灣,隨同解嚴的結束,以「快樂學習」為導引的想法當道,大幅改變了教育政策。
 
十多年來,對於此種教育改革的功過有很大的爭議。舉其中大者為例,國中升高中改為「基本學力測驗」,題目力求簡單,希望消除聯考壓力、減少補習,讓國中教育五育並重。其結果是,多數家長希望子女進入好大學的想法沒變,連帶地希望子女就讀升學率高的高中,壓力依舊存在。
 
以今年剛考完的基測為例,北北基大約要四百分以上才能上建中或北一女。這表示除作文要得到五級分(約前百分之八十),其他五科至少一科滿分,另外四科各只能錯一題。這不是比程度,而是比熟練,依靠反覆練習,於是許多家長讓子女上補習班來反覆練習。另外,為了有機會考入升學率較高的高中,許多家長到明星國中的學區去買房子,導致這些地區的房價節節上升。可以說,子女補習苦,家長買房苦。
 
家長的觀念短期間無法改變,如果漠視這個「難以面對的真相」,假裝它不存在,而非要定出政策,來消除中學教育中的「競爭性」,當然會失敗。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即使完全廢除考試,恐也無法改變家長想讓子女進入歷史上具有高升學率紀錄高中的觀念,一如九年國教沒有消弭明星國中一樣。進入高中若是像國中一樣完全免試,採就近分發制,可以想見,各地「明星高中」所在學區的房價必定大漲。現在已經有人說,有錢人子女才有財力接受各種補習進入好大學,以後不將變本加厲?
 
目前教育部研議中的十二年國教幸虧不是如此設計。這個方案有兩項特色,一是採大學區制,例如將整個「北北基」視為一個大學區;二是在很多細節的安排上,例如「明星高中」拿出來作為「特色招生」(考試入學)的名額,授權地方政府決定。這個方案沒有定案,而且也可能有缺點還要改進,但至少這個方案沒有假設家長對子女升學的態度已經轉變。
 
要徹底消除中學教育的競爭性,在大多數家長觀念還沒有改變之前,還有一個選項,就是消滅明星大學。想像所有國立大學均採抽籤入學,高中國中也就沒什麼好爭了,台灣本地教育的競爭性必然大幅降低。即使留下一點點競爭性,也只是菁英階級把子女送往國外念名校的競爭而已;如此一來,絕大多數中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但是,東亞乃至世界,有任何一個國家這樣做嗎?
 
在美國,對中學教育的態度早已開始轉變。前一任總統小布希,簽署了「每個孩子都不放棄」法案,明訂各州藉由標準化測驗,每年得到各公立中小學學生閱讀和數學的成績,並據以擬定幫助弱勢學生的方案,才能得到中央政府的補助。現任總統歐巴馬還要進一步改革,讓各州各校有更大的彈性,可以快速改變他們學生在學業方面的表現,希望藉此普遍提高美國中學生就讀大學的比率。
 
我們希望各地方政府的教育當局,也能本此精神,花多一點資源去幫助那些明明有能力念好的大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困、地處偏遠或其他原因,而沒有得到足夠機會的青少年。打倒明星大學或明星高中很容易,幫助弱勢學生,讓他們有公平的機會可以上理想大學很費力、很困難,但或許更值得採行。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暨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會董事長)
 
【2011/06/07 聯合報】

科學大突破! 抓住反物質千秒

科學大突破! 抓住反物質千秒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2011.06.07 03:03 am
 
 
科學家表示,他們成功困住並貯存反氫原子,時間長達破紀錄的16分鐘。這項驚人的科技突破有助於科學家深入了解反物質的奧秘。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創造超導磁場「磁瓶」,用於鎖住反氫原子。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ALPHA研究團隊發言人韓斯特表示:「我們可以困住反氫原子1000秒,時間長到足以展開研究,即使目前能夠捕捉的數量不多。」研究刊登於《自然物理學》期刊。
 
科學家認為,將近140億年前大霹靂讓宇宙誕生時,產生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後來彼此相互碰撞,釋出能量並相互消滅。問題是既然一開始兩者數量相同,為何在相互碰撞中只有物質留下來,反物質幾乎全部消失?這種不對稱狀態是粒子物理學最大謎團之一。利用氫原子進行低能量實驗,可能是邁向解答的關鍵步驟。
 
反物質和物質碰撞會產生大量能量,在知名作家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中,一個秘密激進組織就是將偷來的反物質放在磁瓶中,充當毀滅性武器。
 
同一研究團隊去年困住數十個反物質原子,時間僅數分之一秒,為全球首度成功案例。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大腸激躁症 與壓力有關

大腸激躁症 與壓力有關

自由時報 日期:2011/06/03 04:11 文╱陳宜家
 
小羽談吐幽默、妙語如珠、絕不冷場,是同事與朋友心目中的開心果。但其實小羽近半年來,常便秘和脹氣、體重上升,使用腸胃藥物數月後,仍未改善,讓她擔心是否罹患大腸癌?所幸檢查結果是正常,但她又擔心是否得了檢查不出的怪病?
 
經過就醫及仔細問診後發現,小羽的問題其實並不少見,簡單來說就是自主神經系統失去平衡,而這是身心壓力反應的表現。

小羽的身體發出警訊,告訴她,有些事情需要調整。莫名便秘,其實正指向「大腸激躁症」的診斷,其主要特徵為腹痛或腹部不適,加上排便及糞便型態改變,在過去6個月內,至少有3個月時間常有腸道症狀。
 
研究指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身心壓力反應,與情緒及睡眠困擾、生活滿意度下降有關。應處理其身心壓力,若小羽可以學習辨明症狀與壓力的關連,並做改變,便能解決問題。

許多患者常先用軟便劑、增加膳食纖維、減少攝食量等,讓自己快速感到舒緩,但長久之計還是得有健康生活習慣、覺察情緒及調整負向思考,徹底擺脫惱人症狀。
 
(作者為苗栗縣為恭醫院精神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