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科學教育╱學者:別死背 走入生活

科學教育╱學者:別死背 走入生活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07/13 

不少台灣學生覺得科學好艱深,學起來很無趣。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感嘆說,台灣的學生花太多時間在背書應付考試上,學太多離開學校後用不到的知識。他認為,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是改變的契機,學生不必再死背科學知識,而是培養科學興趣。
 
台師大物理系教授黃福坤也說,台灣學生聽太多、讀太多,但思考太少,科學教育不是讓學生學「知識」,而是要學「思考」。他鼓勵老師多利用平板電腦設計物理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思考,而且年輕學生接觸新科技很快就上手,學習時會更有興趣和動力。
 
張俊彥指出,民眾出了學校之後,科學知識主要來自媒體,他率領的團隊做「媒體中的科學素養」研究,把高中教科書出現的3700個科學名詞,比對聯合知識庫兩年來約100萬篇報紙新聞,結果發現新聞中出現頻率高的科學詞彙,還不到100個。
 
他表示,想成為科學家的學生不到5%,十二年國教的科學教育,沒有必要讓學生再死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第二運動定律有何不同,而是要讓學生學多學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科學名詞,例如颱風、鋒面、地震、土石流等。
 
他舉例,可以讓高中生用「地靈靈」App軟體,深入調查社區是否有土石流或地震帶,或是研究寒流來時,騎車走哪一條路比較不冷,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這才是學生可帶走的能力。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化學奧林匹亞 台灣3金1銀

化學奧林匹亞 台灣31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0日電)2012730 上午10:56.

 

教育部今天表示,台灣學生參加第4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獲得31銀,國際排名第2,僅次於南韓。

 

中華民國代表隊由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姚清發等10多位教授負責培訓,於720日前往美國華盛頓特區參賽,今天傳回捷報。

 

其中獲得金牌的為宜蘭高中學生張志勤、建國高中學生謝宗樺、謝浩玄。建國高中童宇鴻獲得銀牌。

 

台灣參加化學奧賽成績輝煌,曾於民國82年、86年、98年獲得國際第1名。

台灣博碩士破百萬人

台灣博碩士破百萬人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2730 上午5:30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顯示,國內具博碩士學歷者即將超過100萬人,隨博碩士人力供給急增,需求未等幅增加,上半年博碩士失業率升至3.32%,高過專科的3.17%,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除非企業研發需求提高,否則博碩士失業率還會再升高。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近年台灣每年畢業的博碩士超過6萬人,去年初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中具博碩士學歷者90.9萬人,去年7月已升至97萬人,今年697.7萬人,隨著畢業季取得學位,國內具博碩士學歷者將於近期升逾百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具研究所學歷者急速增加的同時,這些高級人力的就業難度愈來愈高,一向失業率難得超過3%的博碩士,自去年第4季起失業率逐月走高,至今年6月已升至3.54%。

主計總處甫完成的上半年統計指出,上半年研究所學歷者的失業率升至3.32%,比大學畢業的5.66%、高中職的4.29%、國中及以下學歷者3.45%為佳,但已經超過專科學歷者的3.17%。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近十年隨著改制,專科畢業生逐年減少,加以有一技之長,因此專科生的就業競爭優勢仍高,即使以30歲以下的青年人來比較,具專科學歷者的失業率確實比各學歷者都來得低。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過去博碩士工作容易找,是因過去一、二十年民營研發部門、公私立大學快速擴充,剛好可吸收這些人力,但隨著民營研發部門、公私立大學的職缺趨於飽和,這些高學歷者的失業率自然會提高。

胡勝正表示,以前由於國小教師人力供給過多,曾出現「流浪教師」,現在由於碩博士人力供給過多,也已出現「流浪教授」的狀況,除非民營研發經費提高,需要更多研發人力,否則碩博士的失業率一定還會再升高。

依主計總處的調查資料,今年6月份15歲以上民間人口裡,具研究所學歷者有97.7萬人,其中就業者68.9萬人,失業者2.5萬人,非勞動力26.3萬人。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中教司:12年國教要救回消失的青少年

中教司:12年國教要救回消失的青少年

 

作者: 劉文珍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2727 下午4:50.. .

 

全國科展中,看見臺灣科學教育的成果,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說,12年國教不但要給認真學習的孩子更多鼓勵,也要救回1215歲消失的青少年,給他們更多學習的機會,啟發孩子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在科展閉幕典禮中,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特別提到科學也是生活,特別是12年國教,就是要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他說,12年國教對於對學習認真孩子教育會給予更多的鼓勵,但是12年國教也想救回1215歲消失的青少年,張明文司長說,希望給這些孩子更多學習機會,請與會家長以及學校大力支持12年國教。

 

張明文司長說,十二年國教不論科學教育或藝文教育,都可以孩子得到更多發展機會,啟發孩子興趣與動機,他相信,只要給孩子機會,下一代會比這一代有希望。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國科會放寬研究經費核銷 不再「被迫」浮報

國科會放寬研究經費核銷 不再「被迫」浮報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2/07/20

 

多位大學教師、研究人員涉嫌詐領研究經費,有學者批評經費核銷制度僵化,讓他們「被迫」浮報或虛報。國家科學委員會從8月起放寬大項目經費流用比例至50%、授權學校自行查核細項,但也新增查獲不法就扣學校管理費的「懲罰條款」。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曾對假發票案發表聲明,指出是許多助理便宜行事,並呼籲檢討科研會計與出納的彈性不足;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則強調,假發票案可能引發學者出走潮;本月初中研院院士會議也建議政府補助經費應該具有充分彈性。

國科會昨天修正部分補助規定。國科會主任委員朱敬一表示,從8月起,研究計畫的業務費、研究設備費和國外差旅費這3大項目間,流用比例增加到50%,超過才要報國科會核准,與歐、美國家大致相當。

此外,未來國科會將只管理主經費項目的新增和流用,耗材、人力等內容細項則由校方認定。學校權力增加,國科會也訂出配套措施。國科會綜合業務處處長陳宗權指出,未來個人浮報、虛報被查到,國科會將從學校管理費中扣除浮報金額的13倍當作懲罰;若學校未落實查核,國科會也將扣減管理費比率。

朱敬一認為,學術研究和公務行政不一樣,學術是「探索未知」,事前寫不出絕對的方向,「愛迪生要試幾百種材料,才知道鎢絲做電燈泡最好。」他舉例,研究人員做實驗做到半夜,只好搭計程車回家;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研究果蠅,要買化妝用的眉筆,因為要在果蠅翅膀上標記。帳面上看來,研究人員搭計程車、買眉筆的確很奇怪,但現實是合理的。

國科會每年將抽驗一定比率的研究計畫,總金額約占每年補助總經費的6%多。「我們是勇敢的!」朱敬一希望讓學、研界有更多的自由,但各校也應建立良好的內控機制。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智商測驗100年 女人首勝男人

智商測驗100 女人首勝男人

 

.自由時報 2012717 上午4:23.. .

 

女性智力分數 以前總比男性低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智力測驗已問世一百年,女性的分數始終比男性低,某些心理學家甚至據此暗示,智力可能因性別而異;但紐西蘭智商測驗專家指出,男女在智力測驗分數上的差距近年來已逐漸縮小,女性甚至在今年首度後來居上,在智力測驗分數上超越男性。

舉世聞名的智商測驗專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指出,兩性的智力測驗成績在過去一百年來都有所提升,但女性提升的速度更快…此一結果肇因於現代性(modernity),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迫使人腦必須有所適應,以致智商分數提高。

兼顧家庭與職業 女智商大躍進

在新作中披露女性智商分數後來居上的弗林說,現代人的大腦認知複雜能力增加,而這一點被視為智商增加;此等改進在過去處於弱勢的女性身上,又比在男性身上更為明顯。

弗林的研究彙整來自紐西蘭、澳洲、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愛沙尼亞與其他西歐國家的智商測驗結果,在紐西蘭、愛沙尼亞與阿根廷,女性智商測驗分數略高於男性;在澳洲,男女分數不分軒輊。弗林說,女性智商提升的解釋之一,可能是迫於生活所需,因為現代女性必須兼顧家庭與職業;至於另外一種可能,則是女性潛在比男性聰明,只是這一點直到現在才展現出來。

智商無關基因 一代比一代好

智力測驗始於一百年前,爭議性始終不斷,尤其兩性的測試結果有明顯分野,女性智商一般比男性低五分。而一九八○年代以弗林為名的「弗林效應」(Flynn Effect),則指出每一代的智力測驗成績都比前一代好,尤其是西方國家,人民的智商每十年大約增加三分。該理論也主張智商無關基因,而且可以改善。

智商的進步可歸功於許多因素,包括更好的營養、更長的受教育時間、知識水準較高的父母,以及更複雜的環境刺激,例如電視、電腦等。弗林是紐西蘭奧塔戈大學(Otago University)政治學名譽教授。

弗林說,還需要更多資料才能解釋女性智商分數後來居上的趨勢;現代性對女性的完整影響才剛顯現,在各國間進行比較的資料也很少;隨著世界變得更為複雜,以及生活在現代社會需要更抽象的思考,人們也會逐漸適應這種情況,致使智力測驗分數提高。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參加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成績

我國參加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的隊伍,獲得一金三銀及二面榮譽獎。代表隊中年紀最小、十六歲的陳伯恩,帶著血癌和病痛奪下今年唯一金牌,他也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數奧金牌的國中生。

「我希望能戰勝病魔,把數學介紹給更多愛好者。」昨天清晨,人還在阿根廷的陳伯恩,得知獲金牌後,發電郵通知媽媽,「我終於做到了!」 2012/07/17 聯合報】

 

From: chiu [mailto:yjchiu@mail.cgu.edu.tw]
Sent: Tuesday, July 17, 2012 11:42 AM
To:
教改論壇
Cc:
劉廣定
Subject:
我數理教育出問題?數奧名次 南韓躍居冠軍 台灣排第14

 

我數理教育出問題?數奧名次 南韓躍居冠軍 台灣排第14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2012717 上午4:37

 

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去年排名十三的南韓獲得冠軍,中國第二名,我國第十四名。台大數學系教授王金龍表示,數奧表現雖不等同於台灣的整體數學教育表現,但「見微知著」,基礎科學是國家強盛的基礎,教育部應嚴肅思考基礎數理研究人才培育。

 

王金龍表示,南韓或中國近年集中火力在基礎科學的人才投資,尤其南韓的危機感和民族性,在各領域都要力拚第一,不僅是奧林匹亞競賽,在基礎科學人才培育上,也由政府出錢讓優秀人才留學世界知名大學取得基礎科學博士。

 

王金龍表示,中國對奧賽國手更做出嚴格訓練;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則提供菁英選手足夠的教學資源。

 

王金龍指出,台灣在十多年前取消基礎科學人才培育很重要的措施「全額獎學金」制度,而為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奧林匹亞競賽,又迎合家長希望孩子讀更熱門的科系,改變以往奧賽得主保送大學,只限於相關基礎科學科系的規定,如今即使是數學奧賽金牌得主,也不一定要唸台大數學系,也可選台大電機、台大醫學等熱門科系,但此舉並未使得台灣的數奧名次更往前進,顯示此政策應予檢討。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游森棚分析,數奧考六題證明題,錯一題就差很大,數奧參賽國卻有一百國,二十名以內都算很厲害。

 

游森棚解釋,台灣今年總分排名十四,差第十三名一分,第十五名也只差台灣兩分,競爭激烈。此外,日本在前兩年第二名,今年排名是第十八,可見數學的排名浮動很大,不宜以一年的排名就做過多推論。

 

教部正著手擬定人才培育計畫

 

教育部政次林聰明表示,教育部正著手擬定人才培育計畫,由中研院院士劉兆漢召集的科學指導委員會,也已注意到國內包括數理等基礎科學人才培育不善的問題,將提出因應對策,針對科學教育做更全面性改革。

「考古」取才 公務員能創新?

「考古」取才 公務員能創新?

 

【聯合報╱王釗洪╱大學教授(嘉縣民雄)】2012.07.17 01:51 am

 

一連五天,關係到十五萬名考生公職生涯的高普考,在烈日下如火如荼地進行。相信經過劇烈競爭,許多聰明勤奮的年輕人,都可以如願以償,金榜題名。

 

聯合報幾個月前,推出每周日、一見刊的「考公職」專欄,除了介紹各種大大小小的公職考試的類型、性質以及條列各項資訊以外,內容重心是專訪近年各項考試的狀元、榜首,提供事前準備、應考心情等的經驗分享。

筆者拜讀了幾篇考試經驗談,對於受訪狀元、榜首的苦讀經驗,有志竟成的毅力,最終脫穎而出的成就,深感欽佩。然而從這些經驗談裡,卻也發現一個現象,無法不令人憂心。

 

從聯合報刊登的這些佼佼者的應考經驗,印象中幾乎十有八九,他們考試的致勝關鍵都是「熟讀補習班筆記,勤作考古題」。就在上周(七月八日)的「高普考衝刺」一文中,專家也說:「往往有五到七成題目不脫考古題範圍,萬變不離其宗,絕不能因題目考過很多次就忽略。」這讓人懷疑我們的國考是以「熟記考古題」來取才。

廿一世紀是國際競爭激烈的時代,不但科技日新月異,社會也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因應,就會不進則退,終被淘汰。姑不論工程、土木、水利、農業等類科的公務人員,需要有與時俱進的科技新知;財稅、勞工、經建、社福等類科的問題也都是日日推陳出新,這些領域的公務人員,又怎能秉持「古早」的思想,一成不變?就拿最需要背法條的司法、律師考試來說,難道不知今日的貪汙、行賄、詐騙、殺戮手法已經比幾年前更「魔高十丈」了?數十年前的考古題怎夠用?

看了國考經驗談,筆者終於明白,為什麼老百姓經常接觸到的第一線公務員,說好聽一點是循規蹈矩,奉公守法,卻總給人保守、陳腐的感覺,不僅不知變通,也欠缺應變能力。取才既由「考古」而來,無怪乎社會上常出現「恐龍公務員」、「恐龍法官」這些稱號了。「考古題」背多了,哪來創新、改進的能力?

為了讓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腦筋靈活一點,現在各級入學考試,幾乎都不再鼓勵死背,更不允許使用考古題了。國家公職考試還在食古不化地重複考古題,怎不令人憂心?學校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文官制度卻稱得上是千年大計。政府感嘆人才難覓,其實人才可以不假外求,端看如何培養。要使國家進步,就從高普考試拋棄考古題開始罷!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百年來首見 女性智商比男性高

百年來首見 女性智商比男性高

 

(中央社台北15日電)2012715 下午11:18.. .

 

在性別論戰中,女性總認為自己比男性聰明。如今她們似乎有正當理由認為自己較為優秀,因為心理學家發現,女性智商百年來首度高於男性。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自一世紀前展開智力測驗以來,女性智商向來落後男性多達5分,但這個差距在近代已逐漸縮小。

 

今年女性終於拔得頭籌,這或許是因為她們擅長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世界知名的智力測驗權威佛林(James Flynn)揭開這項突破性發現。

 

他告訴「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過去一百年來,男女的智商分數都提高,但女性的分數增長更快。這是現代化所帶來的結果。」

 

「現代世界的複雜性讓我們的大腦更會適應,並提高我們的智商。現代化社會對女性造成的全面影響,只不過才剛浮現。」

 

其中1種理論是,女性得兼顧家庭和事業,常常蠟燭兩頭燒,所以較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另1種解釋是,女性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潛在智商略高於男性。

 

佛林將在新書中發表這項發現,但他表示,仍需更多數據來解釋這個趨勢,因為測驗結果一致顯示性別與種族之間的差異。

 

1980年代提出的「佛林效應」(Flynn effect)強調,西方國家人民的智商每十年大約增加3分,現代西方人的智商比一百年前高約30分。

 

佛林是紐西蘭丹尼丁(Dunedin)奧塔戈大學(Otago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他比對西歐、美國、加拿大、紐西蘭、阿根廷和愛沙尼亞等國家的新智力測驗結果。

 

這些測驗結果顯示,西化國家的男女智商差距變小。

 

澳洲的男女智商幾乎完全一樣,而紐西蘭、愛沙尼亞及阿根廷的女性智商則略高於男性。

 

佛林告訴星期泰晤士報:「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活在其中需要更多抽象思考,因此人們逐漸適應。由於女性過去處於弱勢,她們在這方面的進步比男性顯著。」(譯者:中央社張雅亭)1010715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12年國教爭議 李家同發起暫緩連署

12年國教爭議 李家同發起暫緩連署

 

.自由時報 2012715 上午4:24.. .

 

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日前重砲抨擊12年國教的免試入學政策,痛批部分超額比序項目荒唐到了極點,並主張維持國中基測,雖然教育部近日有和他溝通說明,但李家同仍然認為免試入學不可行,並決定和前台北市教育局長陳漢強、台北市教育關懷協會共同發起「暫緩實施12年國教免試入學制度」連署,呼籲不要倉促上路。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7903214200

陳漢強強調,在配套不完整的情況下,家長普遍擔心全面免試、超額比序會讓孩子變成白老鼠,他主張菁英教育不能廢除,並建議九年國教「向下延長3年」取代「向上延伸3年」。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12年國教的大方向和原則都不會變,預計仍將在103年上路,對於各界建言,教育部會慎重看待。 (記者胡清暉、林曉雲)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技職學術化 教部多項政策改善

技職學術化 教部多項政策改善

 

中廣新聞網 2012712 下午5:41.. .

 

我國推動教改後,國內技職教育日漸學術化,對技術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監察院認為,經建會、經濟部、勞委會及教育部等權責機關都有怠失,依法提案糾正行政院。對此,教育部表示,為了扭轉這個現象,教育部已經積極推動多項政策,強化技專校院和產業的連結,培養業界所需人才。 (陳映竹報導)

 

 

對於監察院糾正技職教育,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指出,為了改善技職教育學術化,缺乏產業人才發展策略,教育部今年初推動「典範科大」,課程強調務實致用,針對對焦企業,培養所需人才、進行產學合作。

 

此外,教育部從去年起和產企業公會建立平台,相繼安排技專校院和機器公會、電腦公會座談,了解課程發展是否符合業界現況。李彥儀說,電腦產業日新月異,不少科大校長都嚇了一跳,發現課程跟不上產業脈動,回到學校後,都要去思索如何更新。接下來還會和商業總會交流。

 

除了加強人才培育,教育部也希望跨部會合作,和考選部、勞委會推動「證照法制化」,並修改職業訓練法,讓各行各業就業時都要有證照,當證照比文憑有用,企業主就會以較好的待遇,聘請有證照的人,藍領就有機會出頭天。

大學評鑑 不該為排名或獎懲

大學評鑑 不該為排名或獎懲

 

【聯合報╱許士軍╱台灣評鑑協會首任理事長(台北市)】 2012.07.14 03:03 am

 

最近大學評鑑引起中研院院士在內各界人士的關切,甚至有主張暫停辦理,以待妥切規劃並建立共識後,再行實施。

 

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有高等教育評鑑制度,顯示大學評鑑已構成世界高教制度重要一環。經由評鑑,一方面讓社會認識大學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也讓大學發現本身所投下的努力,是否與現實世界發生脫節。更現實地說,經由評鑑,讓廣大學子與雇主在選擇學校與選用人才時,多一層瞭解。

問題在於,評鑑制度是否能幫助達成上述目的,本人認為當前制度至少有兩方面,值得斟酌改進。

 

首先,評鑑應做為學校本身謀求自我改進之途,而非教育部決定獎懲或退場之依據。在後一作法下,大學本身為求表現良好,隱惡揚善,而評鑑者亦不免心有顧忌,手下留情,反而掩蓋真相。

其次,基於大學應配合社會多元化之需要,亦為政府所強調之政策,而非在排名基礎上,競向某種標準化標竿看齊,不同學校應謀求發展本身特色。然而,在目前整批評鑑的作法下,雖然在設定評鑑標準上,已顧及不同學校之條件,但是綜合多所不同學校狀況後,基本上仍趨向於一般化,結果反而不利於學校各自發展特色之努力。

筆者在擔任台評會理事長期間,曾應日本文部科學省之邀,就大學評鑑制度進行交流,發現日本政府規定,大學必須在五年之內接受一次評鑑,但文部科學省本身並不直接辦理評鑑,受評大學可在政府核定之四家民間專業評鑑機構中,任選一家接受其評鑑,並自行付費,但此等評鑑機構接受文部科學省之監督,以免徇私放水,以維持其評鑑品質水準。

尤具意義者,在評鑑中,受評學校必須自行陳述本身之辦學理念與定位,評鑑專家乃在此基礎上,給予這所學校專業與客製化之評鑑,提出供校方參考之建議。相形之下,如果根據標準化之評鑑項目,給予評分並排名,只是做為獎懲之依據,根本違背評鑑目的與意義。

 

2012/07/14 聯合報】

邏輯題6秒快答 大陸考小學難度直逼高考

邏輯題6秒快答 大陸考小學難度直逼高考

 

ETtoday大陸中心╱綜合報導2012713 上午11:33.. .

 

在一胎化政策下,大陸家長積極將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卻苦了這些幼兒。據報導,大陸重點小學「幼升小」考試的殘酷程度直逼高考(大學入學考試),例如要求20分鐘內完成200道邏輯題,等於平均6秒就要完成一題。

《中國青年報》以6歲男童彭鵬為例,他今年要考取的是上海一所著名重點小學,該小學招收60人,但報名者高達3000多人,錄取率僅2%

據報導,在一個科目考試中,考生被畫分成不同組別,走進不同教室,在規定的20分鐘內,用計算機完成200道邏輯題,等於平均6秒要完成一題。

事實上,大陸教育部一直禁止「任何形式」的幼升小考試,但變相的選拔依舊屢禁不止。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康健就透露,「這些考試大多不對外公開,形式五花八門,學校各出奇招。」

北京海澱區家長王雷之前帶6歲女兒到小學報名,結果被老師攔在教室外,讓女兒自己走進教室。20分鐘後,面試結束,原本興奮得活繃亂跳的女兒悶悶不樂,而老師則嚴肅地告訴王雷,「你家孩子拼音完全不會,漢字只認識簡單的一些,算數做得太慢。」

「這不都是小學的內容嗎?如果我孩子都會了,還來上學幹嘛?」在王雷看來,學會拼音、認識大量漢字、訓練算數速度都屬於小學課程的標準,但眼下,它們卻被套在了剛念完幼兒園的女兒身上。

其實王雷女兒的經歷只是幼升小面試的「小兒科」。北京崇文區一名母親指出,帶著兒子參加「非常正式」的面試,現場人山人海,大批家長在教學樓門口翹首以待,孩子們則拿著報名表排起長長的U型隊;前一個半小時,小考生們先要考「文化課」,內容有口算和漢語拼音,接下來則要測試拍球、跳繩和短跑能力。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技職教育學術化 監院糾正行政院

技職教育學術化 監院糾正行政院

 

【聯合晚報╱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 2012.07.12 02:56 pm

 

我國推動教改後,對技職校院教學與特色發展,及技術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又未能積極落實證照法制化,監察委員葛永光今天說,行政院經建會、經濟部、勞委會及教育部等權責機關均有怠失,依法提案糾正行政院。

葛永光表示,台灣的技職教育過去配合各階段經濟發展,培育了眾多優秀的技術人才,但自推動教育改革後,國內技職教育卻有日漸學術化趨勢。行政院經建會、經濟部、勞委會及教育部等權責機關,未能掌握國內人才現況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提出產業人才發展策略,也未強化證照與就業能力連結,導致技職教育有學術化趨勢。

他指出,過去專科學校是企業界技術人員主要來源,但現在都改成大學,技術人力變少。過去台南高工的畢業學生多數直接就業,是企業界重要的技術人力來源,但日前訪問發現,現在95%以上的學生都繼續升學,讓企業的技術人力不足。

葛永光指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現在一般大學有37所,分得經費約28億元,技職體系全國有73 所,僅分到約24億元,教育部應該要加強宣導技職教育的優勢,改變社會與家長的觀念。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2/07/12 聯合晚報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表示,教育部推動技職教育,「能做的都做了」,但要扭轉技職「學術化」的趨勢,不能只靠教育部力量,還要考選部和勞委會合作推動「證照法制化」,並修改職業訓練法,讓各行各業就業時都要有證照,這樣證照就會比文憑有用,才不會一直文憑掛帥。

林聰明也呼籲,產業界除了批評指教外,也要以實際行動來重視技職教育,他舉澳洲為例,澳洲企業會參與證照的命題、訓練,讓證照更符合業界所需。

 

校長退休潮╱倫理式微 校長求去主因

校長退休潮╱倫理式微 校長求去主因

【聯合報╱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2012.07.13 02:19 am

 

國中小校長,爆十年來最大的退休潮,有人解讀是考量「五五退休方案」,從利益的角度衡量,對退休的校長們,又是另一次的羞辱與打擊。

 

有心走上校長這條路的教育工作者,都是懷有抱負,對自己的名望,期待非常高的。這次眾多的校長退休,「校園倫理」的式微,應該是最大的一項因素。

 

以往的校長,是地方的精神領袖,社會菁英分子,人人尊重。過得日子雖然窮酸,受到的尊崇卻是無價,校長們精神生活很豐富,人生很圓滿。

 

加上現今的遴選制度,校長的職位,變成要去拜託,才能得到。這和傳統士大夫重氣節,不趨炎附勢,賢能者出頭,互相違背。當上了,不知是不是榮耀;願意全力承擔付出,卻可能侵害到既得利益者,百般不是,莫可奈何。這應該是許多校長,只要一到可退休年齡,就興起求去念頭。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國中小教師缺額2.3萬名 政府每年只聘2800人

國中小教師缺額2.3萬名 政府每年只聘2800

辛酸暑假!1.7萬代理代課老師愁失業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2012629 上午4:24

 

國中小明天開始放暑假,一萬七千名代理代課教師卻面臨失業,全因政府省錢省過頭?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召開記者會,指國中小教師缺額達兩萬三千名,政府一年卻只增聘兩千八百多名,呼籲政府用教師課稅減課的經費,補足教師人力;年輕的流浪教師需要穩定的工作,學生更不應該一年換三名導師、損及受教權。

全教總批人禍 損及受教權

 

「這是人禍,不是天災,政府再不正視處理,將造成下一代的悲劇!」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昨提出數據,質疑政府的中小學教育人力政策有問題,沉痛指出︰「只是不為,不是不能。」

理事長劉欽旭表示,約一萬七千名代理代課教師,每年為爭取正式教職,五月起即拚命參加教師甄試,錄取率只有二到四%。事實上,不是沒有教師缺額,各縣市為省錢、控管不聘的員額估有六千名,加上教師課稅後,配套每週減少三十萬節課,可轉聘正式教職一萬七千名,兩者相加應有兩萬三千多名教職缺。

吳忠泰表示,到一○五學年,國小預估有五○三一五班,比今年減少五二三四班,教師數也由九二六八○人,掉到只有八五三六九人,大減七三一一人;國中同樣也要大減四四八七班,教師數也由五三一二八人,掉到只有四五二四八人,減少七八八○人。縣市政府是刻意省下每年一百三十億人事費,形同師資浩劫。

同工不同酬 代理老師很哀怨

台中市某國中陳姓代理教師表示,工作和正式教師一樣,同工卻不同酬,暑假到了,正式教師忙著計畫出國,他們卻辛酸地要面對失業沒收入的窘境,教育部長空口要求把教職當志業,聽來刺耳。

教部將勸說控管員額太多縣市

教育部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說明,考量少子化衝擊,教育部不打算補足所有教職缺,九月新學年起,國小教師員額四年將增加二八七六名;而原本國教法規定兼任師資需在五%以下,對於部分縣市控管員額太多、多以兼任短期代課,例如高雄市國中控管近一成三、宜蘭縣約一成六、花蓮縣約一成五,教育部將勸說縣市開缺。

國中小校長提早退休? 教部:減少退休誘因

國中小校長提早退休? 教部:減少退休誘因

 

作者: 徐詠絮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2711 下午6:17.. .

 

有越來越多國中小校長提早退休,教育部表示,校長退休原因可能包括:「五五專案」誘因、教師課稅及營養午餐弊案等衝擊,教育部已研議修法,讓教職人員55歲退休可多拿40多萬元的「五五專案」廢止,希望立法院下個會期能修法通過,明年初實施,減少讓校長提早退休的誘因。

 

根據教育部人事處統計,校長退休人數98年國中60人、國小165人,99年國中退休47人,國小160人,100年國中51人、國小229人,校長退休人數有增有減,對於校長退休的情況,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這是校長個人的生涯規劃,基本上予以尊重,校長退休的原因可能與「五五專案」優退方案即將廢止、教育人員課稅、營養午餐弊案衝擊有關,以往考上候用校長還要排隊等兩、三年,最近校長的新陳代謝的確有加快,不過目前各縣市的校長都還充足,也請各縣市自行評估,多儲備一些校長,以免有青黃不接的狀況。教育部國教司也委託全國校長協會進行研究,了解校長退休原因,如果是大環境因素而萌生退意,教育部也將設法改善。

師資培育名額 今年減176人

師資培育名額 今年減176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1日電)2012711 下午4:04.

 

為了減緩流浪教師問題,教育部近年持續降低師資培育名額,今天公布的101學年度師資培育統計數據,總量較去年減少176人,與93年最高峰比較,減少近6成的名額。

 

教育部今天公布「101學年度師資培育之大學一覽表」,有3校停招師培科系或學程。包括高雄師範大學,停招特殊教育學校師資類科教育學程(中等學校教育階段資賦優異類)22個名額;中正大學停招國民小學培育類科41個名額。

 

另外,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101學年度起更名為「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不再培育師資。原來的45個名額,校方改為開設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育學程,開放其他系學生選讀。

 

教育部中教司表示,除了3校停招規模較大外,還有許多學校小幅度調整名額,因此總量較去年減少176人。

 

中教司說,93學年度師培名額最高峰時,全台有75所大專設有師培單位、總名額21805人。今年(101學年度)只剩54所學校、8522人,減少約6成。

 

教育部表示,師培總量將持續控管,逐年減少。近年由於招生情況不佳,許多學校的師培班未等教育部調整,就已自動退場。

鐘點教師難找 各校跳腳

鐘點教師難找 各校跳腳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 2012/07/09

 

教育部從今年起,全國國中教師每周減少授課2節,多出來的各科節數,只補貼鐘點費。不過北市教師會說,各校都找不到鐘點教師,已向教育局提案,希望部分課程找「代理教師」來替代。

 

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代理教師需要更多經費,她已指示中教科與會計單位提出相關解決方案後,再去說服市府財政單位。

 

某位國中校長私下說,教育部補助鐘點費,學校只能聘「兼課教師」,從學校教學安定與學生受教權益來說,非常不利。

 

此外,北市教師會國中教育委員會主委余年華說,教師每周減少授課2節,多出來的各科節數,除今年教育局聯合招聘教師後,大約還缺600名鐘點教師的額度。

 

他表示,國中各校近期陸續開始招鐘點教師,但都乏人問津。教師會擔心,若找不到鐘點教師,恐導致8月底新學期有些課程會開天窗。

 

余年華建議,乾脆600名教師中6成的課程,希望各校正式教師以超鐘點方式處理,剩下的4成,則盼教育局能以代理教師來招聘,以穩定教學品質。

 

他說,教師會已向教育局提案,尋求部分課程能以「代理教師」的作法解決。

教部:校長退休潮 課稅是主因??

教部:校長退休潮 課稅是主因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1日電)2012711 下午6:14

 

媒體報導,國內今年出現中小學校長退休潮。教育部表示,主因是明年起教師課稅,校長要多負擔幾萬元。而新北市營養午餐弊案、預期「五五專案」終止的心理,也是影響因素。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近年中小學校長的「新陳代謝」,的確有加速的趨勢,就正面來看,許多年輕的候用校長在排隊,準備一展抱負,他們都有多年教職經驗,受過嚴密的培訓,絕對能勝任校長一職。年長校長有生涯規劃,教育部原則上尊重,但會督促各縣市掌握出缺遞補名額。

 

黃子騰表示,近年校長退休增加有3個因素,影響最大的是教師課稅,以校長的薪級,要多繳新台幣好幾萬元的稅,負擔不算輕,很多人因此萌生退意。

 

另外,鼓勵公教人員提前退休的「五五專案」,公務員部分今年就要終止,部分教育人員有「預期心理」,認為立法院會可能修法終止教育人員的「五五專案」,紛紛提前退休。

 

最後,黃子騰坦言,新北市去年爆發的營養午餐弊案,多名校長涉案,也影響教育界士氣。

 

黃子騰表示,校長新陳代謝是自然現象,目前瞭解,各縣市候用校長、培訓人數都還跟得上,暫時不會出現校長不夠用的狀況。1010711

績優校長退光光 孩子恐成實驗品

績優校長退光光 孩子恐成實驗品

 

作者: 黃亞琪 | 商業周刊 2012711 下午3:33...

 

校長,不見了!

 

台灣國中小學正掀起校長退休潮,今年退休人數創下十年新高,新北市更創下史上新高。根據五大直轄市教育局資料,今年共有183位校長退休,較去年增加約33%,占全體公立中小學13百多所學校13%。

 

令人憂心的是:過去校長退休年齡平均約65歲,這群校長退休年齡卻多在55歲上下,正值壯年,是辦學經驗達到黃金狀態的階段,卻選擇離開。

 

行政束縛、弊案調查、明年起課稅、私校招手,引爆這一波校長退休潮。

 

行政法令束縛!要應付議會質詢,甚至被黑函攻擊

 

推力近因,源於去年十月爆發營養午餐弊案。因弊案進入檢調,造成新北市30多位校長停職。據新北市教育局統計,今年八月將有76六位新手校長到任,占比逼近全新北市中小學三分之一,人數及比例都創新高。

 

校園生態改變,行政與法令框架束縛,壓力加重,也是另一推力。一位退休校長就形容,幾乎每天都可接到來自「1999市民當家熱線」限時回答的行政要求,動不動議會要求質詢,或黑函攻擊,「光應付行政法令,就忙昏了頭!」他感嘆。

 

明年起要繳稅!退休可領八成月薪又免稅,誰不退

 

另一個推力與「荷包」有關,即教育人員繳稅制度明年正式上路。

 

以目前國小校長月薪約73千元計算,績優校長最高年領16個月(含月薪、年終、獎金),約117萬元。明年取消免稅後,一年約繳稅7萬元,等於一個月做白工。

 

再拿目前月實領與退休所領相比。從73千元中再扣除每月公、健保、退撫金,及預扣所得稅金,共約11千元,校長月實領62千元;但退休後約可領58千元!按規定,教育人員工作滿25年即可退休,既然努力工作與遊山玩水,月收入只差4千元,當然年資滿了趕快退休。「更何況,退休後月退所領還不用繳稅!」全國教師會副秘書長羅德水說。

 

私校大舉挖角!有雙薪誘因,且願意提供辦學舞台

 

如果說,這些退休校長都是只看荷包、對教育缺乏熱情者,那麼,他退休,換上年輕有為的校長,是好事一樁。但細查後發現,近年退休校長中,許多是有口碑的績優校長。而這些績優校長,正是私立學校鎖定邀約的對象。

 

績優校長需要舞台與掌聲,私校辦學比起公立學校更有彈性,吸引他們「退而

不休」,轉戰私校。除此之外,退休俸加上私校薪水,月領雙薪上看20萬元。

 

當校長不見了,將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新手校長上路!治校品質落差大,孩子恐成實驗品

 

優秀校長流向私校,可能造成公私校在治校品質上落差變大。以新北市為例,九月開學,每三位國中小校長就有一位是沒當過校長的新手校長,若未能有效輔導新手校長上路,學生恐成為校長大風吹下的「實驗品」。

 

領導與治校,現場實務經驗很重要。相較於資深的老師,校長是空降新人,如何領導舊人是一大挑戰。又,學校預算須經地方政府通過,議會通知就要到場備詢,如何應付官員、民代壓力紛至沓來也是學問。

 

績優校長退休轉戰私校,對公立教育體系拉出警報,此情況若越演越烈,將牽動全台220萬名公立中小學學生的教育品質。此時,該是徹底檢討公立國中小校長權利義務,以及退休制度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