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考試、作業、補習太多 9成國中生沒睡飽

考試、作業、補習太多 9成國中生沒睡飽
 
2011/11/24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陳智華/台北報導】
 
勞工過勞頻傳,現在連兒童都累垮了!兒福聯盟調查發現,九成國中生天天睡不飽,一成三兒童學習過度疲勞。兒盟分析過勞原因有「三多」:考試多、作業多、補習多,呼籲家長讓孩子「減壓學習」。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調查發現,中等疲勞以上的孩子占四成七,國中較國小嚴重,逾兩成國中生認為課業壓力超過負荷,約一成學生出現頭痛、失眠等症狀。
 
王育敏指出,學童學習過勞主因是「學校考試多」,逾五成學生每周考試超過四天,四成學生不喜歡上學,「喜歡上學的比率正逐年下降」;其次是「作業多多」,不僅學校多,安親班、補習班作業也多,學生為了寫作業不得不熬夜。
 
另外,逾半數學生連周末也不得閒,超過六成學生放學後還要補習,「補習多」讓學生蠟燭兩頭燒。西松國小六年級學生林婕茹表示,一周要補習六天,除了英數學科,還學鋼琴和跆拳道,只能利用周日休假,好好喘息一下。
 
王育敏歸納,孩子會有這麼忙碌的行程,家長也要檢討,因為調查發現,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學校成績,不自覺對孩子期望過高,「家長的期望是孩子最大的壓力來源」。
 
既然孩子學習過勞原因是「三多」,兒盟呼籲家長不妨「三少」:少一點課業補習、少一點考試、少一點比較,多陪陪孩子從事親子活動,讓孩子減壓學習,擁有快樂童年。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秘書長梁歆宜認為,家長應正視學童學習過勞情況,避免孩子因為過勞、注意力不集中,產生情緒失控、自殘等症狀,適時傾聽孩童心聲,微調孩子作息,才能避免親子衝突。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指出,社會太重視孩子學業成績,使得孩子學習壓力過大,推動十二年國教,就是希望改變社會的價值觀,讓孩子能適性發展、找到自己的亮點,不過度追求成績,也能睡飽。
 

 
過度學習 只滿足大人
 
【聯合報╱涂晉誠/公(屏縣長治)】 2011.11.24 01:34 am
 
 
最新調查顯示,有八成國中小學生沒睡飽。會發生這種現象,都是因為不想輸在起跑點上迷思所致,為了讓孩童健康長大,應讓他們換種方式學習。
 
想想一些社會上有成就與成功的人,有很多並沒有顯赫學歷與優異的學習成績,這並不妨礙他/她在這個社會的生存發展,反而給予極廣的創意空間與生存彈性,從而找出生存之道。
 
換言之,人生要看的長遠,不是先跑就會先到終點,而是不斷去累積熱情,找出願意努力以赴的東西,如此才會在社會上發光發熱。所以,學童過度學習,只為贏在起跑點,不過是一種迷思,滿足大人們的虛榮心,以彌補過往失落的心。

不干涉不心疼 家長的智慧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 2011.11.24 01:34 am 
 
一個在小鄉鎮任教的同學,提起自己任教的情形,她說起自己唱作俱佳、活潑生動的教學,能充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超愛上我的課,只要一聽到我要出差,由別人代課,他們就失望得哇啦哇啦地叫」,她得意得音調都提高了八度。但提到家長,她的臉色就沉了下來,她說起家長要她多給孩子考試,但別給作業,「因為孩子要補習,沒時間做功課」。
 
「一天到晚考試,不怕孩子考笨?一天到晚補習,不怕孩子累死嗎?」她感慨父母都希望孩子聰穎乖巧、多才多藝,把孩子的表現,當成家長的驕傲或羞辱,讓孩子的學習變成負擔,讓孩子因成績而有壓力;家長為求孩子有好成績讓自己驕傲,不只希望老師多考試,還在課後把孩子往才藝班、補習班送…,她說得氣憤填膺,也覺得現在的孩子好可憐!
 
我告訴她,其實也有家長感受到孩子的壓力,不但不會施壓,反而要求不要出太多功課、不要考太難,要讓孩子快樂學習,甚至是多元的學習。
 
我提到,日昨觀看南投縣室外管樂比賽,遇到以前服務學校的家長,她指著在場上比賽孩子給我看,我驚訝地說:「天吶!你兒子學跳舞、玩橋牌、打太鼓,又參加管樂隊,國二還要補習,他不會累壞了嗎?」她笑著說起,兒子在小五時與同學組隊參加橋牌賽,每天練到凌晨,越級參加高中組獲得第二名,當時頒獎人張忠謀先生還驚訝不已呢!
 
「校長,只要孩子喜歡的,願意學的,他就不怕累,我們不需要太干涉、也不要心疼而阻止,更不需要以自己的想法來要求,我只提供引導,但絕不會對他說:都是為你好,我要他知道,什麼對自己才是好的,他的學習才能『有感』『無壓』」,她巧妙地運用選舉術語形容及開明的態度,讓我豎起了大拇指。
 
當天她的孩子獲得了特優,曬成小麥顏色肌膚的孩子與夥伴,在場中央歡呼尖叫,我和她也不約而同幫孩子歡呼尖叫。
 
我還提到今年畢業的一名學生,前二年玩得兇,到國三想好好讀書了,所以考前一個月,他說每晚晚自習回家後,還繼續讀到凌晨一、二點,我說這樣太累該好好休息,他笑著說一點都不累,看著成績從PR個位數進步到二位數,他愈讀愈起勁,完全不嫌累。他開玩笑地說:「只有我媽媽和你在為我喊累,我完全不累」。前些時候就讀高職的他,回來告訴我段考有幾科考了滿分,「我想去補習,將來一定要考上國立科技大學」,國中不補習的他,竟為自己規劃要補習,我既詫異又驚喜地為他祝福。
 
想想,我們做家長的,的確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孩子設想,擔憂孩子輸在起跑點,就為他安排一長串學習、競賽;擔憂孩子壓力過大,就希望給他一個無壓力的環境,其實都沒錯,都是為孩子好,但都疏忽了以孩子的能力來考慮。能力強的孩子,會像海綿一樣拚命吸收,你若給太少,他便乾枯了;能力稍差的,又像幼苗,輕易不能揠苗助長,在拿捏之中,考驗著師長的智慧。
 
但不論給多給少,或許就學學那位有智慧的家長:不干涉不心疼,只要引導及支持,最重要的,還是不要灌入大人的比較與情緒,大人的怒罵、期許、過度誇讚…,逼著孩子向前邁進,或許才是孩子最大的壓力來源吧!  
 

 
硬逼補習 課業難消化
 
【聯合報╱曾慧珊/教(桃縣蘆竹)】 2011.11.24 01:34 am 
 
這學期筆者調入一鄉間學校任教,發現學生大部分下課後都去補習,補到九、十點才回家,連假日也按時報到,可是學生的課業表現並不理想。
 
我問學生,為什麼不放棄補習,放學後好好休息、放鬆,再認真地消化今日的課程?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父母硬逼我去補習啊!
 
學校教師也曾提議,七年級這一屆已是十二年國教,可否不必參加所謂的校內課後輔導?學校長官的回應是,恐怕無法符合這地區家長的期待。
 
十二年國教目的,要讓孩子好好睡覺,我想這些家長們得先改變教育觀念吧!家長才是孩子一輩子的導師,就算工作再忙,都應挪出時間陪伴孩子,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感;不是把孩子往補習班送,只問最後成績如何、能上第幾志願。
 
學習是終身的事,若能從小建立正確的讀書習慣與態度,不管幾年國民義務教育都能成功,不會有競爭力低落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