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嚴長壽談教育 要家長醒醒吧

嚴長壽談教育 要家長醒醒吧

中廣新聞網 日期:2011/04/28 20:26
 
亞都麗緻董事長嚴長壽發表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談自己的教育觀點。批評現在前幾名的技職學校,被分數綁架,讓只想學習一技之長的孩子,機會被高中生被排擠;另外,沒有實務經驗的博士攻佔技職體系,加上「業師」又努力拼博士,讓講求務實致用的技職教育被扭曲。(陳映竹報導)

亞都麗緻董事長嚴長壽在書中提到,他以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希望喚起大家對台灣教育關心。用嚴厲口吻,希望家長「醒醒吧!」別再繼續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

嚴長壽也坦承,他曾對自己學歷不高,只有高中畢業,感到自悲,後來他才發現,台灣教育目標非常單一,讀大學、拿博士,找到讓人稱羨的好工作,才是人生正途,如何運用學識卻不在考量範圍之內。他以自身經歷呼籲家長,接受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樑,社會更需要腳踏實地、堅守崗位、熱愛工作的螺絲釘。

關注技職教育的嚴長壽,點出政府大量放寬職業學校升格,加上升等評鑑的誤導,學院風格主導職業教育生態,原本職校業師放棄實務工作,全力拼博士。職業學校學術化,想學一技之長的孩子,入學被高分生排擠,現在有七成的高職畢業生想要繼續升學,不願再當基礎螺絲釘角色。

嚴長壽說,現在教育只想討好家長,希望透過寫書,讓家長改變態度。

嚴長壽批 技職教育走錯路

拚升格人才斷層/嚴長壽批 技職教育走錯路 痛陳分數綁架教育

自由時報 日期:2011/04/29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林曉雲/台北報導〕
 
「醒醒吧!家長!」亞都麗緻集團、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出書,痛陳台灣教育長期被分數綁架,形成「共錯結構」,導致學生沒自信、讀書不快樂;至於技職教育嚴重學術化,更導致台灣缺乏基礎技術人才。
 

長期關注技職教育的嚴長壽指出,近年技職「拚升格」競賽,國內原有七十多所專科,目前僅剩十五所,科技大學卻從十一所增加為四十六所,技職學校的入學分數也不斷飆高,有熱忱與天分的技職明日之星,卻可能被排擠無法升學習得一技之長。
 

嚴長壽坦言:「讀書不該是唯一專長,卻被教育政策壓縮成唯一方向,技職教育完全被摧毀,職校升格專科、專科變學院、又成科大。升學直升梯讓許多年輕人不願當基礎螺絲釘的技師,台灣的中間空掉了,沒有腳踏實地的基礎人力,許多碩博士卻變成宅男宅女在家,找不到未來。」
 

爭取百大只是虛榮
 

教育部強推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的經費也讓嚴長壽搖頭,他直言:「爭取世界排名只是虛榮,即使排名到世界百大、也不過是百分之一。台灣應找到自己的優點、吸引一流人才進台灣,小而美的瑞士永遠不擔心人才外流,因為他們不斷培養出世界級經理人。」
 

對於評鑑制度無法尊重多元發展與特色學校,嚴長壽也備感無奈,他舉每年僅收五百位學生的美國威廉斯學院為例,雖名氣比不上長春藤名校,但去年在全美大學評比上卻超越哈佛,在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首屈一指,知名歌手王力宏便是傑出校友。
 

嚴長壽感嘆,台灣的實踐大學卻無法有相同待遇,實踐以設計學院聞名,師資不以博士為尊、但卻是設計與實務領域中的佼佼者,「評鑑成績總是後段班成績,但實踐的設計學院卻是全球前三十強」。
 

家長反成教改阻力
 

他也指出,台灣的家長迷信補習、迷信分數,卻無意間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甚至可能是扼殺孩子天賦的頭號殺手,也是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他提醒,家長不要鼓勵孩子考公務員或熱門行業,人生不應只有單一的教育觀念,「不是鐵飯碗就好、不是多金的職業就是好」。
 

嚴長壽也在書中自爆,他去年六月曾帶準備很久的簡報去拜訪教育部長,但他發現部長心神不寧,接著便收到紙條提醒去參加下個會議,「我忽然覺醒,自己又做了一次豬頭……我又在浪費部長時間,也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他坦言,此事讓他決心出書,「不管是藍綠執政時,教育政策都不是部長一個人的問題,他們忙於民代與媒體的連番批判,已經無暇思考、只怕氣球在自己頭上爆掉。那就讓我來戳破這個氣球吧!」
 

昨日前往印度洽公的教育部長吳清基說明,應是誤會,主要是他當天行程早已排滿,不料嚴長壽會臨時到部拜訪,才未能深談,等他回國後將親自向嚴請益。
 

吳清基表示,他也同意技職科大教師確實不該一味比論文數量,也不應讓大量高中生進技校,恐技職失去特色,但目前並非大量,技職與一般大學體系仍有交流必要。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則說明,技校招收高中生有限,今年名額一萬左右,當初是為讓高中及高職交流,且產業已從勞力密集邁向知識經濟時代,才讓技校可招高中生,也讓頂尖大學可招優秀高職生,教育部已注意到嚴長壽所提問題,也有逐步調整,例如技職教師可憑技術報告升等,不一定要學術研究報告。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每天8小時每周40小時在校 教師強彈

每天8小時每周40小時在校 教師強彈

中國時報【鄭閔聲/台北報導】日期:2011/04/27 03:12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前天初審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明訂中小學教師應於一定時間「在校服務」,並以「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時」為原則。消息一出,不少教師、家長齊聲反彈,連曾任國中老師、身兼國民黨副祕書長的立委洪秀柱都覺得這規定「匪夷所思」,將連署要求本案交付朝野協商,在二讀時翻案,取消教師工時限制。
 

《工會法》規定,教師得於五月一日起組織工會,與地方政府進行團體協商。教育部擔心教師工時如納入團體協商範圍,將影響學生受教權,因此主動提案修正《教師法》,將教師薪資與工時排除在協商範圍之外,並比照公務人員上班時數,訂出每周四十小時的教師基本工時。
 

法案通過初審以後,昨天教育委員會立委辦公室接到各地教師與家長的抗議電話。許多老師激動地說,「難道只有待在學校才是工作?那以後下課還要不要連絡家長、輔導學生?」家長也擔心固定工時會讓教師只顧日常教學,「會不會下午五點以後就找不到老師了?」
 

前天立院審查此案時,國民黨立委蔣乃辛就認為,教師工作性質和上班族不同,絕大多數老師都需要在課餘時間備課、進行家庭訪問或批改作業,實在沒有必要每天把老師「綁」在學校八小時。
 

教育部長吳清基卻堅持,為維護學生權益,必須立法規範教師基本工時,超時工作部分由教育部訂立補償辦法。因此,在教育部主導下,通過修法初審。
 

洪秀柱批評,硬性規定教師工時根本是莫名其妙,老師的工作範圍本來就不限於校園內,自己當年執教鞭時,曾凌晨兩、三點跑到山裡找翹家學生,「這種情況要怎麼算加班費?」
 

他表示,教育是良心事業,大部分教師的工作動力都來自教育熱忱與責任心,教育部現在的做法好像把老師當賊在管,不僅不切實際,情感上也讓教師難以接受,她將盡力阻止教師固定工時入法。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電磁場控制火焰 「魔棒」一揮可滅火

電磁場控制火焰 「魔棒」一揮可滅火
作者:駐洛杉磯科技組 現職:駐洛杉磯科技組
文章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1/3/28/n3211561.htm
發佈時間:2011.04.11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一支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棒般的電棒,無須藉助任何粉末、泡沫或水,就可以撲滅火焰。
 
這種新型滅火利器是根據科學家觀察了200年的一種物理現象而研製成的,這種現象就是電流可以影響火燄的的形狀,進而使火燄彎曲、變形、旋轉、閃爍、甚至熄滅。
 
在這項由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家卡德馬蒂里(Ludovico Cademartiri)主導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電磁場原理快速滅火。他們將600瓦特的電子放大器連接至一根棒子,棒子對著超過1英尺高的火焰發射電流束,火焰馬上熄滅。
 
此一過程涉及複雜的科學反應。首先是燃燒產生的碳微粒很容易充電,然後這些粒子會對電磁場產生反應,因而影響火燄的穩定性。如果影響火燄的力度夠大,火焰就會熄滅。
 
卡德馬蒂里相信,即使使用60瓦特的放大器,也能產生同樣的滅火效果,這表示這種原理將可用以製造手持或背負式滅火器,供消防隊員使用。他們可以利用這種滅火器在熊熊烈火中打出通道,供人員逃出。
 
這種電子設施也可以安裝在大樓或船隻的天花板,類似目前使用的灑水器,以便在第一時間撲滅火源。
 
科學家表示,這種滅火設備可以讓消防隊員在安全距離以外滅火,同時可以省水,或避免滅火物質對環境造成傷害。
 
然而,這種滅火器適合在封閉的空間中發揮作用,如果在森林之類的開放空間發生大型火災,還是用水滅火比較有效。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揭宇宙奧秘 CERN粒子碰撞研究進展大 

揭宇宙奧秘 CERN粒子碰撞研究進展大
 
(路透日內瓦22日電)日期:2011/04/23 12:42
 
物理研究中心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科學家今天公布的報告表示,在揭開宇宙奧秘的研究方案中,取得重大進展,以創紀錄的光束強度進行粒子碰撞。

科學家凌晨將比先前紀錄每單位高出將近6%數量的粒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中和光束進行對撞後,取得這項新進展。先前的記錄由美國費米實驗室(Fermilab)的Tevatron對撞機去年創下。

LHC在長27公里地底圖形隧道中每次的對撞,都會產生類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Gig Bang)情況。

CERN秘書長霍爾(Rolf Heuer)表示:「光束強度是LHC成功關鍵所在,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中央社(翻譯)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冷眼與熱中──儒林與《儒林外史》

冷眼與熱中──儒林與《儒林外史》
 
‧聯合文學 2011/03/25 
 
 
◎作者簡介
張輝誠

1973年生於雲林縣,原籍江西黎川。自幼於雲林鄉間長大,虎尾高中畢業後,資賦優異保送台灣師大國文學系,後又就讀國研所,目前為博士班研究生,同時亦任教於台北市立中山女高。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離別賦》、《相忘於江湖》、《我的心肝阿母》。

伺候小霸王 國小21師長輪班釘人

伺候小霸王 國小21師長輪班釘人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黃寅/台中報導】 2011.04.20 02:46 am
 
 
台中市一所國小出現「校園小霸王」,六年級林姓男生遭家長指控長期霸凌同學,不服管教打老師,學校動員廿多名主任、組長及導師,一對一輪流陪他,仍管不住他;日前他疑追求女同學不成,狂甩女生巴掌致傷,家長怒提傷害告訴。
 
女學生媽媽氣得說,林生騷擾女兒許久,屢次打電話到家裡,還傳猥褻紙條寫著「看A片」,邀女兒生小孩等不堪字眼,雖未留名,但校方從字跡確認就是林生筆跡。
 
學校表示,為輔導林生,動員四個主任、十名組長和七名導師,每人輪一小時陪他上課、吃飯,直到放學,但被市議員譏笑「陪公子讀書」。林生狂打女同學巴掌後,老師詢問原因,他起先說是「好玩!」後來又表示,因為女生不理他,才想報復。
 
受害女生家長昨天開記者會控訴,指林生長期欺侮同學,校方卻提不出對策,至少有六名學生受害,身心受創。
 
受害女生母親說,八日早上七點多,女兒被林生在校園的樓梯轉角堵住,用手狂摑耳光,打到雙頰、脖子右側紅腫,女兒驚恐哭泣,醫院驗傷右臉、右肘都受傷。事發後林生還透過同學放話說,要繼續打。
 
其他家長指控林生有情緒問題,經常摔椅子、勒人脖子,甚至拿美工刀割人,曾不滿代課教師管教,持刷子毆打老師;破壞同學物品、罵髒話都是常有的事。
 
學校校長表示,摑掌事件後,林姓學生媽媽在學校連打兒子數個巴掌教訓,被老師制止;後來由老師帶著林生向受害女生道歉。林生母親曾嘆工作太忙,無暇管教兒子。
 
校方說,林姓學生父母離異,由母親和祖父母輔養長大,家長可能過度溺愛,讓他稍有不順就「情緒失控」,他去年底才從他校轉來,已有四度毆打同學的紀錄,並會自殘、撞牆。
 
教育局副局長張光銘昨天向被害家長與孩子道歉,強調會派督學調查,並由更專業的輔導人員介入處理。
 
兒福聯盟中部辦公室主任林武雄指出,會對同學霸凌的學生,多數情緒難控制或有身心問題因素,學校應多方尋求各界支援,整合資源協助個案。
 
 
 
【2011/04/20 聯合報】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還蒙娜麗莎真面目 學者要挖墓

還蒙娜麗莎真面目 學者要挖墓
(中央社台北6日電) 日期:2011/04/07 09:09 
 
1群藝術史學家準備月底開挖據信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模特兒的長眠之地,希望取得她的細胞去氧核醣核酸(DNA),重現她的長相。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由有現代「印第安那瓊斯」(Indiana Jones)稱號的藝術史調查學家文森堤(Silvano Vinceti)領軍的團隊,將前往1處曾是女修道院的遺址,挖掘據信是女貴族麗莎.潔拉迪妮.戴.喬康道(Lisa Gherardini Del Giocondo)的靈柩。
 

報導指出,許多人認為麗莎.潔拉迪妮就是蒙娜麗莎那抹神秘微笑背後的真正主人。達文西的這幅作品已有500年歷史,是全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畫作之一。
 

文森提表示,預定在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聖歐索拉修道院(Saint Orsola)展開的挖掘任務,目標是找到麗莎.潔拉迪妮的遺骨,從中取得她的DNA,進而重建她的長相。
 

文森提說:「針對這座修道院建築展開的初步調查,發現其地下有1座500年前的地窖,我們堅信這就是蒙娜麗莎肖像靈感來源麗莎.潔拉迪妮的安眠之地。」
 

「我們將把從這座前修道院取得的遺骸DNA,和麗莎.潔拉迪妮兩個孩子長眠的佛羅倫斯另外兩座教堂所找到的遺骨DNA,進行比較。」
 

麗莎.潔拉迪妮在1542年去世,是富有的絲緞商人佛蘭契斯柯.戴.喬康道(Francesco del Giocondo)之妻。義大利將蒙娜麗莎稱為喬康道的肖像(La Giocondo)。
 

這項挖掘計畫獲得佛羅倫斯地方議會的支持,屆時將利用地底搜尋雷達找出地窖的位置。
 

不過這項計畫可能無功而返。當地居民對挖掘小組表示,修道院裡的遺骸在30年前就已被挖土機挖出,當成垃圾丟棄。
 

這並非文森提首次利用這類技術進行研究工作。他去年使用類似方法,找到並辨識出另1位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遺骸。
 

文森提去年以高倍數放大鏡檢視「蒙娜麗莎的微笑」後聲稱,蒙娜麗莎的眼睛中含有隱藏訊息。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1幅繪製在畫板上的油畫,目前由法國政府所有。這幅影像廣為人知與流傳,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畫作。
 

達文西從1503年開始繪製這幅畫,1519年完成後就遷居法國,不久後去世。
 

這幅畫後來被羅浮宮(Louvre)收藏。1911年8月,羅浮宮1名義大利籍員工認為畫作應還給義大利,於是偷走這幅畫。這幅畫在義大利各地公開展示,不過兩年後就歸還羅浮宮。
 

這幅畫在1956年兩度遭到破壞攻擊,後來展示地點就加裝防彈玻璃。該畫最近1次遭到攻擊是在去年,1名俄羅斯婦女因申請入籍法國被拒,憤而朝畫丟擲茶杯。(譯者:中央社陳宜君)

飛利浦、特力屋 白熾燈泡不賣了

飛利浦、特力屋 白熾燈泡不賣了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1.04.20 03:49 am
 
 
綠色節能照明成為全球趨勢,龍頭業者台灣飛利浦與特力屋昨天共同宣示,五月起全面停售耗電的白熾燈泡,換成節能的省電燈泡或LED燈泡,率先響應政府明年起白熾燈泡禁售計畫。
 
近年節能環保成為主流,白熾燈泡被認為過於耗能,繼歐盟之後,明年元月起白熾燈泡也將在台灣走入歷史。
 
業者估計,台灣一年約有二千二百萬顆白熾燈泡在市場流通。昨天市占率最高的台灣飛利浦與通路特力屋共同宣布,五月廿日起,台灣飛利浦與特力屋都不再販售白熾燈泡,原有貨架全部換成節能省電的LED燈泡。
 
不過,目前LED燈泡價格約為白熾燈泡的卅五倍左右,消費者直呼,「太貴了」。
 
台灣飛利浦總經理柏健生卻說,「其實不貴」,一般家用的白熾燈泡用電量六十瓦,使用壽命一千小時;換成省電燈泡,用電量減為十二瓦,使用壽命六千小時。如果換成LED燈泡,用電量只有九瓦,也就是比白熾燈泡省下九成八電力,使用壽命更長達兩萬五千小時,換算下來,其實不貴。
 

省電燈泡 市占率第一
 
【記者唐守怡/台北報導】台灣燈泡市場目前以省電燈泡為主流,最耗電的白熾燈泡與最省電的LED燈泡市占率各不到一成,LED燈泡多為局部照明、營造氣氛用。南亞光電提供數據,省電燈泡價格較高,但耗電量僅為白熾燈泡的三至四成,多數消費者會主動選擇省電燈泡,若委託水電行、裝潢公司,承辦公司基於預算考量,才會購買便宜的白熾燈泡。
 
許多消費者對省電燈泡照明亮度有疑慮,飛利浦說明,肉眼所見亮度與燈泡實際亮度有落差,LED燈泡為直線型輸出,白熾燈泡為擴散型輸出,造成視覺差異,誤認白熾燈泡亮度較高。同等亮度下,以六百至八百流明為例,白熾燈泡耗電六十瓦,省電燈泡大幅降低至十二瓦,LED則僅需九瓦。
 
【2011/04/20 聯合報】

高中生寫科普書 揭晶片之謎

高中生寫科普書 揭晶片之謎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1/04/20 
 
陽明大學醫學系一年級林高伸(右)去年參與寫作科普書「奇普士的異想世界」,獲評審團大賞、個人創作佳作兩個獎,昨天領獎時特別穿上去年讀建國中學時的制服。 記者蔡永彬/攝影
 
如何在指甲般大小的晶片塞下上億個開關?小小的晶片怎麼擔負起遠距醫療的任務?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但解釋起來非常複雜的問題,北一女中、建國中學等10所高中學生用淺顯活潑的描述告訴你。
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NSoC)昨天舉辦8年回顧成果發表會,並展出一本由高中生合寫的科普書「奇普士的異想世界」。NSoC副執行長、交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陳巍仁指出,「奇普士」取英文「chips」(晶片)的發音,帶點科幻和想像,是「讀者寫給讀者」的科普書。
 
「奇」書共13篇,從晶片出發,討論範圍擴及手機、網路、生醫電子等。北一女高三葉佩雯、陳琬嫣、劉玠均執筆的「『矽』說從頭-電子電機的前世『晶』生」拿到「評審團大賞」。劉玠均說,以前只在課堂上看過晶片工業介紹,透過這次寫作看到許多產業現實狀況,是很特別的經驗。
 
另一組獲得評審團大賞的是建中林高伸、謝佳浩的「媽呀!晶片把醫生變小了!遠距醫療的時代」,林高伸還額外拿到「個人創作佳作」獎。
 
林高伸說,寫作時他讀高三,已甄試錄取陽明醫學系,現在回想起來「好像讀電機系也很有趣喔?沒念覺得有一點可惜耶!」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不當體罰 女體育師罰男童當眾脫褲

不當體罰 女體育師罰男童當眾脫褲

TVBS日期:2011/04/18 11:57

校園又傳出不當體罰事件!台北巿一所國小家長投訴,一名女體育老師,上個星期上游泳課時,因為有男學生吵鬧,就要學生離開更衣室,當眾脫褲換衣服,甚至還用言語責罵,讓男學生身心受創。目前這名女教師已經承認管教不當,校方也在上週週末,以「不當體罰個案」通報北市教育局。

大門緊閉,連警衛室旁邊的小通道都是關著,遭到家長投訴有女體育老師不當體罰的北市文山區國小,校方低調回應,連發聲明稿,都是校方交由警衛代轉。
 
請假的女老師,遭到學校學生家長投訴,上個星期上游泳課時,因為有學生吵鬧喧囂,當場要求學生離開更衣室,當眾脫褲換泳衣,造成男學生身心受創。
 
事後這名女教師坦承不當管教,向校方和家長致歉,隨後就請產假,沒有再到學校。北市教育局主秘:「我們所了解,學校是以『管教不當』的方式,在上個禮拜來完成通報,我們了解內容,可能有違反性平法的規定,所以學校,在教育局的通知下,也特別利用假日時間,來召開性平委員會。」
 
有媒體報導,校方已經召開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通過對女老師的記過處分,不過對此校方沒有證實,北市教育則表示,目前正全面瞭解個案情況,會加強對學生的輔導。
 
 

選擇海鮮,豈僅考量輻射而已

莊祖宜:選擇海鮮,豈僅考量輻射而已
 
【聯合報╱莊祖宜】 2011.04.18 04:13 am 
 
由於日本福島的核電廠冷卻失控,輻射物質流入海口,近日人人聞海鮮變色。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我認真的上網搜尋資料,想了解這次災變對海洋到底有多嚴重的影響。至此,幾乎所有比較具公信力的國際刊物和專家學者都表示,輻射汙染的問題雖存在,對於海洋生物與人體應該還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原因大致可歸類以下三點:
 
一、目前排放出的微量輻射物質「碘131」的輻射量每八天減弱一半,危害不長。
 
二、大海深廣,能迅速稀釋輻射物質,直到接近海中天然輻射量的濃度。
 
三、研究過往核彈試爆和核廢料傾倒的科學家們幾乎一律表示,經過數十年的追蹤觀察,輻射物質雖然持續殘留,對於受汙染地點(如承受多次試爆的南太平洋和愛爾蘭西北岸的Sellafield核電廠)的海洋生態與附近居民的健康,卻沒有明顯偵測到影響。
 
前面兩點聽起來保守樂觀,說服力不大,但第三個論點對我倒是有奇異的安撫作用。原來除了意外災害之外,人類早已於近半個世紀有意識的製造了大量的輻射汙染,光是冷戰期間在海洋與大氣間試爆的核武就有近千枚,而且大多數的核電廠一直到一九九四年才停止將低輻射廢水排放入海。我們渾渾噩噩的吃了那麼久的輻射海鮮也不懂得抱怨,可見目前的狀況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惡化,因為我們活在差不多的惡劣環境裡已經很久了,只是後知後覺而已。
 
其實除了輻射物以外,海水與許多河川湖泊早已受到工業汙染。汞、鉛、多氯聯苯等等導致畸形和致癌的物質,一路隨著食物鏈從海藻貝類和小魚大魚進到我們的肚子裡。我自己要不是因為去年懷孕生子,在孕婦須知上得知那麼多種魚(如鯊魚、旗魚、鮪魚、馬頭、石斑)有害胎兒,還一直天真的以為多吃魚只會變聰明呢!
 
如果關心的觸角從一己的健康延伸到環境生態的平衡,我們會發現有更多的海鮮水產不宜入口,比如瀕臨絕種的黑鮪魚、智利海鱸,又比如以破壞性超強的底拖網捕來的鮟康魚、金獅魚,或是以炸藥或氰化鈉毒液破壞珊瑚礁捕來的石斑。
 
你說那麼吃養殖水產總行了吧?但偏偏又有為數甚多的養殖場排放汙水入海,密集畜養的魚蝦將病菌傳染給野生魚蝦,甚至逃脫魚網與野生魚種雜交,進而取代並毀滅野生魚種(且看挪威與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的鮭魚,還有南中國海和東南亞的養蝦場)。就算是在與海水隔絕的狀態下進行養殖,水流是否清潔、飼料裡是否添加生長激素與抗生素,都是應該注意的重點。
 
身為一個愛吃魚的都市人,我對於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這個問題已經頭痛很久了。過去住在美國和香港,我總能從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其他相關單位取得方便隨身攜帶的「海鮮選擇卡」,上面清楚的明列什麼魚應該「避免」,什麼要「想清楚」,什麼「建議」食用。這些卡拿到台灣不太好用,因為每個地方偏好並可取得的魚不一樣,同一個魚種的名稱在不同海域和國家又常常變來變去(比如吳郭魚一下叫鯛魚,一下叫尼羅河紅魚)。
 
在此真心期盼台灣的相關單位能整理出一個詳細的海鮮水產選購指南,提高大家對環境生態的認知。活在這個時代,吃魚的考量豈止是新不新鮮,或是有沒有輻射而已!
 
(作者為飲食作家)
 
【2011/04/18 聯合報】

北京新課綱 教大學生怎麼談戀愛

北京新課綱 教大學生怎麼談戀愛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1.04.18 02:32 am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新的教學大綱,要求北京各大專院校廣開「戀愛課」,指導學生如何談戀愛,但許多學生聞訊後頗不以為然,並吐槽說「戀愛是教不出來的」;網路上引來熱烈討論,也出現了支持和反對的立場,還有人大聲疾呼戀愛課不能異化為「練愛場」,這樣將大大降低了這門課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報導,北京市教委上周公布北京大專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大綱(徵求意見稿),要求北京市大專院校在心理課上教導學生如何談戀愛。未來這門課還有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
 
在新教學大綱中,「戀愛心理與愛的能力培養」篇章修訂為「幸福—從學會戀愛開始」,主要從大學生經常遇到的感情問題出發,涉及愛情相關理論,旨在教導大學生愛自己、表達愛、接受愛、拒絕愛、維繫愛以及放手愛,總共一個學分,16到18堂課。這個課程主要也著眼於大陸80後的年輕人,感情與人格更脆弱,希望經由開明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有健康的愛情觀。
 
最特別的是,這次修改的課程教學大綱,將同性戀等過去被視為教科書「禁忌」的話題,列入課程範圍。
 
新的教學大綱一公布,立刻成為社會大眾關注和議論的焦點,但許多北京大學生不以為然。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張玉告說,「不是因為上了這門課就會談戀愛了,戀愛是教不出來的,需要自己去體驗和感悟。」她認為,這門課程可以選,但只能作為「娛樂性」,不抱太大希望。
 
北京首都經貿大學二年級學生小楊說,戀愛課聽起來令人好奇,對性格內向、不知道如何與異性打交道的同學應該很實用,但北京很多初中生早已開始談戀愛,是否有必要到大學才修戀愛課,值得商榷。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表示,開戀愛課主要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從預防精神疾病的角度出發,因此建議大學開這門課程,但並非強制性。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認為,學習心理健康課程非常必要,就像美國哈佛大學教學生如何增強幸福感一樣,教大學生如何與異性交流、溝通,處理異性關係。楊東平說,戀愛課的關鍵是課程如何上,是講大道理呢?還是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服務。
 
【2011/04/18 聯合報】
 

溪口國小爆發不當管教案

太吵!女老師罰小男生 當眾換泳褲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高詩琴╱台北報導】 2011.04.18 03:34 am 
 
 台北市文山區溪口國小爆發不當管教案。有家長向本報投訴,國小四年級學生在游泳池上體育課時,因有兩位男生講話,被彭姓女體育老師處罰,要求兩男生在更衣室外,眾目睽睽下脫衣換泳褲。女老師還嘲諷學生,要他們把「重點部位」遮好,否則就要告他們是暴露狂。
 
家長指出,彭姓女老師在該校執教多年,但有情緒控制問題,動輒罵學生笨蛋、白痴,大小爭議不斷;上學期上體育課時,因有數位男生講話,竟罰全班男生都回教室、不准上課,只留女生繼續上課,經家長投訴,由訓導主任進班觀察近一學期,但情況非但沒有改善,還變本加厲。
 
溪口國小表示,昨天晚上已召開成績考核會、性平會與性別委員會,學生、家長與彭姓女老師都出席。決議老師行為不構成性騷擾,但管教失當,將記過處分,結果將通報台北市教育局,審核通過則生效。台北市教育局主秘馮清皇則表示,這種案件還是第一次聽到。
 
校長連世傑說,當天上游泳課時,男學生在換衣間吵鬧,老師受不了而把特別吵的學生叫出來當眾換衣。「但是,國小的小男生哪個不吵,這樣作未免太過了」。老師管教不當是開會時成員們所公認的,該名老師也表示將改進,接受進一步專業輔導。
 
上周二泳池更衣案發生後,學生回家向家長哭訴,家長在晚間即向學校反映。據了解,次日導師帶受害男學生去保健室見彭姓教師,請彭向學生致歉,但彭仍當場責罵學生,經導師制止,彭才改變態度。
 
彭姓教師的學生表示,只要有人動作做得不對,老師就會罵他白痴、笨蛋,還會恐嚇不聽話的學生,說「我抓你去派出所、警察局。」還有比較好動的學生被罰整節罰站、不能上體育課,一個學期被罰不能上的體育課多達七至八堂。
 
溪口國小葉姓家長會長表示,將就彭姓教師的不當管教問題,與學校溝通,但更重要的是,應積極輔導兩位受害學生,不要讓他們受二度傷害;且校方在上周事發後,也明快展開處理,希外界不要給溪口國小貼標籤。
 
【2011/04/18 聯合報】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發現最重的反原子核

發現最重的反原子核 
 
科學新聞由SciScape提供
 
美國RHIC加速器的STAR實驗在高能金離子對撞中發現了反氦原子,是目前所發現到的最重的反物質。
 
反物質原子核是由反質子跟反中子構成。在高能物理實驗中,反質子是對撞之後的主要產物之一。但是除了反質子之外,要產生出其他質量更重的反原子核則是相當困難。困難的原因之一是這個過程要同時產生好幾個反質子跟反中子,接著這些反粒子要夠接近才能合成反原子核,因此質量重的反原子核被認為只能在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中形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對撞區域所產生的夸克膠子電漿提供了足夠多的反夸克來形成反質子與反中子,同時因為夠密集,因此有較大的機會來產生反原子核。
 
位於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RHIC加速器利用金離子對撞,產生了夸克膠子電漿。而其中的STAR實驗在過去的實驗中,已經發現了反質子,反氘,反氦三等反原子核。這次他們在10^9次對撞事件中,發現了18個反氦原子。這是目前自然界中所發現最重的反原子核。
 
順著這樣的思路下去,下一個要尋找的目標會是質量數為五的原子核嗎?在自然界中,質量數為五的原子核都不穩定,所以如果要找,要跳到質量數為六的反原子核。不過產生的機率便大幅下降,大概比反氦原子要小上一百萬倍。
 
原始論文
Observation of the antimatter helium-4 nucleus, STAR Collaboration
arXiv:1103.3312
 
參考來源: physicsworld.com: Heaviest ever antimatter discovered

美撞擊實驗 可能發現新粒子

美撞擊實驗 可能發現新粒子
(法新社華盛頓7日電) 日期:2011/04/07 21:35 陳宜君 
 
 
 物理學家表示,美國1座主要粒子加速器實驗室的資料顯示有1種新的基本粒子,可能成為一股新的自然力量,能擴展人類對物質特性的知識。
 

科學界昨天對前述發現感到雀躍,這些發現可能針對一直存在的質量迷思,以及物體如何獲得質量的謎團提供線索。這個謎團是整個物理學最想探求的答案之一。
 

不過專家表示,未來數月還需進行更多分析,以發掘這個觀察結果的真正本質。這項觀察來自1項仍在進行中的質子和反質子碰撞實驗,希望藉此瞭解宇宙的運作模式。
 

1支國際研究團隊正在分析來自美國能源部旗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Laboratory)的資料。團隊成員之一的物理學家普恩濟(Giovanni Punzi)表示:「在我們已知的力量外,可能還有某些新力量。」
 

他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前述發現若獲得證實,可能預示全新的交互作用世界。」
 

還有許多地方仍是謎團,不過研究人員同意,這不是「上帝的粒子」。所謂上帝的粒子,是指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這是1種假設性的基本粒子,長久以來讓物理學家一直對它捉摸不定,但科學家認為它可解釋物體為何具有質量。
 

普恩濟表示:「在我們早已面臨的拼圖遊戲中,多了希格斯玻色子這一塊。不過有某種東西略為超過這個範圍—1種新的交互作用,1種新力量。」
 

普恩濟指出,新觀測發現的運作模式不同於希格斯玻色子,後者可能會衰退成重夸克(heavy quark)或粒子。
 

他說,新發現的現象「會衰退成正常的夸克」,「有不同的特性」。
 

「我們知道有件事可以確定—它不是希格斯玻色子。這是我們唯一知道可以確定的事。」
 

這群物理學家1年多來一直在研究費米實驗室資料中1起似乎是碰撞的現象。費米實驗室位於伊利諾州(Illinois),負責操控威力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兆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
 

在2008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開始運作前,Tevatron曾是全球功能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Tevatron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運作,預定在今年稍後資金用罄後功成身退。
 

加拿大國家粒子與核子物理學實驗室TRIUMF主任羅克耶(Nigel Lockyer)表示:「這些發現結果無疑很吸引人。」
 

他透過電子郵件表示:「要確切說出費米實驗室研究團隊觀察到什麼東西,為時還太早。」
 

「一方面來說,證據清楚顯示有某種事物無法解釋;從另一方面看,什麼原因可能導致這個不易察覺的觀測結果,有很多解釋可以選擇。」(譯者:中央社陳宜君)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國衛院「抗生素 對7成門診病患沒用」

國衛院「抗生素 對7成門診病患沒用」

聯合新聞網 日期:2011/04/07 15:45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國內抗生素濫用情況嚴重,除了加護病房,就連門診患者也淪陷了!國家衛生研究所與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在培養門診患者尿液菌珠,結果發現,患者對於多種用來治療大腸桿菌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其中Ampicillin抗藥性高達七成一。
 

半數以上門診患者,用第二線抗生素,病情也難控制。
 

至於第二線抗生素「撲菌特」(Baktar),國內門診患者的抗藥性也高達了54.7%。換句話說,超過一半以上門診患者即使用到了第二線抗生素,病情也無法獲得控制。
 

如果第一線、二線抗生素都無效,接著就得使用第三線抗生素「速博新」(Ciprofloxacin),然而這項研究也發現,16%門診患者對於三線抗生素也有了抗藥性。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及台北馬偕等單位機構上午聯合舉辦「多重抗藥性細菌之策略與作為」公共衛生論壇,邀請各領域專業人士一起討論抗藥性議題,共謀對策。
 

醫護大量使用抗生素,加護病房感染情況最嚴重。
 

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李聰明指出,台灣每年約有五千名患者死於醫院院內感染,其中大部分感染事件都是發生加護病房,主要原因在於醫護人員大量且廣泛地使用抗生素。
 

國衛院調查,念珠菌、鮑氏不動桿菌(革蘭氏陰性菌一種)是造成台灣院內感染的主要病菌,這也是造成敗血症的主因。分析2003至2010年,不管是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加護病房病人血液及尿液中都可以驗出兩種病菌。
 

就連門診病患的抗藥性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國衛院與國內多家醫學中心調查發現,門診患者對於治療大腸桿菌的抗生素抗藥性越來越高,且比美國更嚴重。
 

連第三線的「速博新」,16%門診患者產生抗藥性。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陳宜君指出,國衛院研究結果顯示,七成一門診患者體內大腸桿菌對於第一線抗生素「安比西林」(Ampicillin)產生抗藥性,而美國則為39.3%。
 

至於第三線抗生素「速博新」(Ciprofloxacin),國內16%門診患者產生抗藥性,而美國門診患者則僅有6.8%。陳宜君指出,這三種抗生素都有口服劑型,推論抗藥性應該給藥方式,且民眾容易取得有關。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少子化 小學師資培育重大變革

少子化 小學師資培育重大變革

中廣新聞網 日期:2011/04/06 17:26
 
配合101年政府組織再造,教育部將成立「師資規畫及培育司」,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少子化之後,小學也要肩負2到5歲幼托教育,也會規劃老人終身學習教育,師資培育政策將朝向多元化考量。(陳映竹報導)
 

教育部組織法修正,現行單位加上納入青輔會和體委會後50個單位,未來將整併成8個司,其中青輔會成為「青年發展司」,並且成立「教育部體育署」專責體育相關業務,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署專責處理18歲以下和學前教育相關教育業務。
 

師資培育是教育品質核心,教育部將成立「師資規畫及培育司」,教育部長吳清基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 師資培育未來改變很大,因應少子化、高齡化,小學不只是6到12歲的教育,未來也要兼負2到5歲幼托教育師資,甚至老人終身學習教育,並提供運動中心功能。
 

吳清基強調,人才培育要透過好老師,民國83年開始教改,但教師這塊變動比較小。未來師資培育除了師範大學體系,54所師培大學也會參與,絕沒有「師範教育復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