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字擋道,擋住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2010/12/09 21:21:24 平埔客
2010/12/09 21:21:24 平埔客
上星期六舉行班親會,以前都會聘請「親子教育」專家至禮堂演講,但近幾年,由於經費拮据,家長都直接至教室與導師進行座談,去年來了十五位,今年只來了九位,相對於全班四、五十位同學而言,家長出席並不踴躍,不過反倒較有時間,針對家長的提問一一詳答。
班親會時,原則上都希望家長所提的意見,與班級經營或學校事務有關,而少談個別學生的問題,然而家長往往只對自己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有興趣,但是有其他家長在場,所以現場儘量挑好的說,避免家長尷尬,至於偏差行為,大都利用電訪或家訪時,再與家長說明白。
兩個小時的親師座談,很快就結束,家長離去後,把剛才家長的意見與座談內容稍作整理,將資料送往輔導室,便回辦公室休息。
辦公室內已有多位老師結束座談,在辦公室聊天,坐在我旁邊的導師,談到方才的座談會,言語中可強烈感受到他的憤怒與不滿,細聽之下,才知源委。
在班親會中,有家長反應他們班級某些老師處罰學生的方式,令人匪夷所思。歷史老師針對平時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除言語責難外,還罰寫整單元的課文,六百字的稿紙整整四張,學生回家除了罰寫外,根本沒有時間複習其他功課,沒有寫完,隔日尚須利用下課時間至辦公室外的走廊蹲寫,學生敢怒不敢言,比肢體的杖打還令人難以接受。
更誇張的是,英文老師對考不理想、規矩不好或沒靜坐的同學,也以罰寫方式懲罰,但並非罰寫英文單字或句子,竟然罰寫國字「龜」,有的罰寫一張,甚至有的罰寫三張稿紙,並規定寫「龜」字時,每一筆劃必須用不同顏色的筆書寫,寫完罰寫作業往往已是三更半夜,如果沒有寫完,為了避免到辦公室蹲寫,只得利用上課時偷寫,延宕了正常課程的學習。
班導師聽完家長的述說,深覺不可思議,便把任課老師的惡行惡狀,詳細地寫在座談會家長意見欄中,繳交至輔導室。
希望學校主管能將家長的意見,轉知兩位老師,而兩位老師也能夠良心發現,改變處罰的方式,否則「龜」字擋道,不只擋住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擋住對該科目的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